震动中国的鱼塘和前行者的背影.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震动中国的鱼塘和前行者的背影

震动中国的鱼塘和前行者的背影 点击数:819 更新时间:2011-5-6 11:31:00 ——广东肇庆鼎湖陈志雄“鱼塘风波”与新中国“雇工”全程记录 黎 鹤 张东升 一片小小的萌芽,却是自然界寒冬与暖春的分界线;一次民间自发的小事件,往往能成为人类历史进程的“拐点”,甚至成为引发历史大地震的“导火索”。 植物的萌芽虽小,却是整个大自然推动的结果,它的动力,来自整个宇宙。 30年前的中国,一个“雇工”的新概念,从一块农民承包的8亩小鱼塘事件开始。它的动力来自于中国历史的必然,来自于全国人民对于改革开放的选择。 1、现实的楼群、菜田和水洼·震动中国的零星影像 2008年8月末的广东省肇庆市,是台风“鹦鹉”飞走后一段连续的晴朗天气。万里无云、风和日丽的日子,让鼎湖区沙浦镇沙二村南端的一些村民开始大兴土木,将居住了几年的二层楼房拔高到三层。工人们忙碌着,向楼房上传递沙石和水泥,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了在建的楼房,而对脚下的土地熟视无睹。 他们可能忘记了,这片脚下默默无闻的土地,对于当年中国发生了一场什么样的震动? 历史唯独留下的“证据”,是两栋楼房脚下的几块水洼,一些胡乱生长的水草、荷叶和泛着浑黄的池水,隐约间显示这里曾经是一片水域。在那些参差不齐的七八座楼房中间,虽没建房但也基本上都人被圈了地基。星块的空地上,村民种植的黄豆、花生,番薯和南瓜正在绿油油地生长。而那些从地基里向着天空伸出的钢筋,就像一只只手臂,声张着一种占领的宣言。 这些作为“雇工”的建筑工人,现在对自己的身份已经习以为常了。而在新中国成立后消失了30年的象征剥削意义的“雇工”一词,最早在这片土地上“卷土重来”时,却非同小可,一下子触动了中国改革开放之初意识形态最敏感的神经,曾使这片土地名声大噪。但眼下,一段当年震动中国历史的、引起了第一场声势浩大争论的原生地,正被他们一砖一瓦地遮盖和封闭起来,多少年后将消失得无影无踪…… 整整30年前,这块土地却是一片水汪汪的8亩鱼塘。早在1979年春天,在中国政治气候刚刚变暖,但农村经济政策、经营方式还没有明确的时候,沙浦镇沙一村第六生产队社员陈志雄,就率先请缨,第一个承包了这片生产队的8亩鱼塘,得到了当时的“改革派”、大队党支部书记梁新的鼎力支持。就在当年,在全队农民年收入只有241.2元的低收入时,他就净赚了6100元。 陈志雄开始雇工以后,雇的第一个人,就是大队党支部书记梁新的妻子。 陈志雄跨队承包和雇工的行为,在新中国历史上堪称“史无前例”,随即引发了《人民日报》的一场声势浩大的“雇工”和“承包”是姓“社”和姓“资”的大激辩。 由于中国当时坚持的是社会主义劳动“人人平等”,中央明令“不准雇工”和“剥削”。陈志雄的雇工行为,从民间一直争论到媒体,继而引发了中国最高决策层的关注——从国务院农村政策研究室主任杜润生、广东省委主管农业的副书记杜瑞芝、第一书记任仲夷、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胡乔木、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农委主任万里、直至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都卷入了这场争论之中。整整一年多的时间,一场争论在肇庆市委、广东省委、人民日报和中共中央最高决策层之间翻卷着、流动着……让历史的脚步时而倒退,时而前行。 这片土地上,当年的影迹在渐渐消失。但两个人影子却被深深刻下了——在中国第一个承包鱼塘和“雇工”的“能人”陈志雄;在连续4年获得了“承包”的“暴发”后,最后在一片2300亩鱼塘的大包地上,在被认为“超出了个人经营能力范围”的状态下折戟沉沙,不仅使前4年的收益血本无归,更失去了亲爱的儿子;而时任大队党支部书记梁新,在这场争论中,受到了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留党察看一年的政治冲击。 30年前,从这片8亩小鱼塘上开始的“雇工”行为,也开始了一场在新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实践,开始了对一个真理的检验。 30年前的历史车轮已经启动。经济发展的规律最终让中国的“雇工”政策出笼。失去了经营资本的陈志雄虽然没有在这片土地上再次飞跃,但他却以一个先行者的身姿,为中国经济改革留下了一个全新的理念;梁新最后被恢复党内外职务,后致力五金工业经营,成了千万富翁,为中国经济改革留下了一个鲜活的例证。 改革大潮浩浩荡荡,历史,最终服从了人民的渴望和选择。 2、承包的主角·一块“鸡肋塘”的新生·一个人的“暴富” 在当地人叫作“牛路尾”的这8亩水渠形状的“烂塘”,其实多少年来一直是沙浦公社沙一大队的一块“鸡肋”,食之无肉,弃之可惜。是丢荒不管,还是惨淡经营,为此,大队里一直在争论,也一直让大队党支部书记梁新伤透了脑筋。 1979年4月的一天上午,沙浦镇沙一村第六生产队社员、42岁的陈志雄来到时任大队党支部书记梁新家,闲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