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送别诗复习课件
重团聚、怨别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心理。千百年来,故国乡土之思、骨肉亲人之念、挚友离别之感牵动了很多人的心弦,“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 “别离”自然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歌咏的重要内容。 学习目标 1、了解送别诗的特点。 2、掌握鉴赏送别诗及规范答题的的方法。 了解送别诗的知识 1、风格和抒情方式 从风格上来看,送别诗分为两类:伤感型和豪迈型。 古人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赴考、出使、迁谪(宦游)、征戎、乡旅、归隐等。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或折柳送别,或摆酒饯行,或写诗相送,其间充满了殷殷的叮嘱和深深的情谊。这类诗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柳永的《雨霖铃》、王勃的《别薛华》、宋之问的《送别杜审言》、柳宗元的《重别梦得》等。 1、风格和抒情方式 离别并非全都是伤感的,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意境开阔而音调爽朗 陈子昂《送魏大从军》豪放激昂,英气逼人,气壮山河 高适《别董大》表现对朋友美好的祝愿 岑参《送李副使碛西行军》充满豪情壮志,感情慷慨激昂。 鉴赏送别诗风格时,做到知人论世,体察诗情。 李白《送友人》 生活在盛唐,他具有乐观进取的精神,心胸开阔、性格豪爽、甚至狂放不羁。因此他的送别诗景象宏阔、别情深挚豁达开朗,没有伤感情调。 送别诗的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 抒情方式 间接抒情 以喻显情 (“烟花”两字点染出柳如烟、花似锦的一派春光,诗人送别朋友时的惆怅情绪淡淡寺流露了出来 ) 借酒抒情 借景抒情 2、内容及主题倾向: 1、直接抒写离别之情 苏轼《送子由使契丹》 李白《赠汪伦》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借诗吐胸中积愤或明心志 王昌龄《别刘谞 》 3、重在劝勉、鼓励、安慰 王维的《送梓州李使君》 高适《别董大》 4、综合型 既含离别之情,又有身世命运之感,或兼劝慰警示之意。内涵丰富,侧重点不明显。 谢眺《新亭渚别范零陵云》 3、常见意象的寓意: 杨柳 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古人喜欢折柳送别,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折柳送别的习俗产生于汉代 。 日暮 “日暮”、“斜阳”、“暮雪”、“暮钟”等表明傍晚时分的词语。 3、常见意象的寓意: 月 月也是送别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月光给人的感觉是朦胧、迷离、苍凉的,这与深邃悠长、委婉忧伤的离情别绪是一致的;再则,月亮含有思乡、思亲的象征义,因而古人常借月抒怀。通过月亮的烘托,抽象的别情更显得动人深长。 长亭 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如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3、常见意象的寓意: 酒 古人离别多设宴饯行,故许多离别诗,都飘散着酽酽的酒香,酒里充盈着亲情、友情、故园之情、感时之情。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李白《江夏别宋之悌》)“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 秋 古人在对秋景的注视中感觉到时光的流逝,感受到人生的短暂和易老,“秋”能使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 遇秋而愁已成为古代文人的一种普遍文化心理。 (刘禹锡《秋词二首》) “自古逢秋悲寂寥”。 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登高》),在暮年面对巫山巫峡的秋色,作者感到了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国势衰落,不禁发出“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秋兴八首》)的感叹,抒发了自己的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秋代表了萧条凄清,代表了寂寞抑郁,是送别诗中惯用的意象。 三、常用表现手法 融情于景 诗人触而伤怀、借以言情的客观物象,不外落日余晖、流水通波、江风淫雨、平沙卷蓬、云横秦岭、路绕蜀山之属,这些物象一经带着作者的离情别绪入诗,成为“人化的自然”,便构成一种荒寒而悲凉、空廓而沉深的美感景象。 如《赋得暮雨送李曹》韦应物 着力描写渲染烟雨、暮色、重帆、迟鸟、海门、浦树,交织在一起,形成离别时浓重的阴沉压抑的氛围,抒写惜别哀伤之情。 三、常用表现手法 烘托 不直接写人的离情心绪,而是通过写眼中物有伤离之意来烘托,言下有“物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意思。这样写更能深化主题而富于魅力。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 通过写柳条藤蔓、黄莺的伤离别表现人的情思心绪。 杜牧的《赠别二首》 “蜡炬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那彻夜流溢的烛泪,都在为男女主人公离别而伤心,从侧面表现了诗人不忍分离的笃挚感情。 三、常用表现手法 以乐景衬哀情 送别环境千差万别,有凄风苦雨中的送别,也有良辰美景中的离别。写凄风苦雨固然可以烘托别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城镇污水处理厂工艺全套推荐.ppt VIP
- 05J927-1汽车库建筑构造图集.pdf VIP
- 实验室生物安全生物安全实验室操作规范(微生物.pptx VIP
- 2025年秋季开学全体教师大会上,校长讲话:教育从来不靠一个人燃烧,而靠一群人沉下去!.docx
- 中小学校服验收记录单(参考模版).doc VIP
- DLT5418-2009脱硫吸收塔施工及验收规范.pdf VIP
- 2020新译林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四Unit2 Integratedskills课件.pptx VIP
- 医院信息科笔试、面试题(附答案).docx VIP
- 2020译林版新教材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四第二单元知识点复习课件.pptx VIP
- 详解《工贸企业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2023版.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