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近代中国创建民主制度的斗争2014
四 近代中国创建民主制度的斗争 回顾:中国社会各阶层对西方民主政治的反应? 知识回顾: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历程 近代前期探索救国之路的三阶段 A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学器物,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甲午到辛亥:仿效西方变革中国政治体制,指导思想: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 C新文化前期:宣传西方民主科学发展到走十月革命道路。指导思想:前期宣传民主科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对西方民主政治的真正实践是从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始的。 近代中国创建民主制度的斗争 球溪高级中学 一、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背景 1、必要性: 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狂潮,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2、可能性: ① 中国资产阶级逐步发展壮大。 ②早期维新派提出君主立宪等主张 (思考我们在选修一中讲到的关于变法背景:国际局势,民族危机,经济基础,阶级基础,思想基础,组织基础) 序幕:公车上书 康有为宣传变法的特点及成因? 36 公车上书 (1)历史背景? (2)上书主张及内容分别是什么? (3)上书的影响是什么? 评价 局限性:37 进步性:37 (推动中国近代化,爱国,民主,启蒙) 变法积极影响 积极影响:1性质上: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具有民主性 2政治上:是一场爱国主义救亡运动,具有爱国性。 3思想上: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促使中华民族觉醒,具有启蒙性 4经济上: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5文化上:有利于西文科技文化传播,推动文教事业的发 展。 6习俗上:提倡文明的生活方式,引领时代新风 消极影响 没有触动封建体制及帝国主义在华特权 没有实行维新派所倡导的定宪法,设议院和实行君主立宪等主张 使中国与西文先进国家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学习思考:在百日维新期间,康有为等没有提出定宪法、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这是不是资产阶级维新派软弱的表现?说出你的理由。P37 明治维新与百日维新的比较 明维(1868)(成)戊戌(1898)(败) 社会背景 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较高,封建统治相对薄弱。 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封建统治势力强大。 领导力量 倒幕派实力强大,掌握国家政权 资阶弱小,寄希望于无实权的皇帝 具体措施 大刀阔斧,全面推行 变法法令如一纸空文 国际环境(1)资本主义处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2)西方加紧侵略中国的有利国际环境 (1)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2)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改革途径 先有自下而上的倒幕运动,成立明治新政府,再有自上而下的改革,阻力较小 依靠无实权的光绪皇帝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顽固保守势力强大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体现了哪些资产阶级的民主原则? 第一章“总纲”,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二章“人民”,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人民得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 第三章“参议院”,规定:“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四章“临时大总统副总统”,规定:“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第六章“法院”,规定:“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答案:(1)材料一是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不主张学西方政治;材料二是维新派,主张学西方的君主立宪制;材料三是革命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民主共和制。(2)材料二主张保留皇帝,材料三坚决主张推翻皇帝。原因有戊戌变法失败和《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已无可挽救。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又有了进一步地发展。思想上,20世纪初,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队伍迅速壮大,以西方民主的思想武器,掀起了革命的热潮。 材料二 “天下人民四万万,庶士亿万,情为百端,才智甚广,皇上仅寄耳目于数人,而数人者又畏懦保禄,不敢竭尽,甚且炀灶蔽贤,壅塞圣听,皇上虽欲通中外之故,达小民之厄,其道无由。名虽尊矣,实则独立于上,遂致有割地弃民之举,皇上亦何乐此独尊为哉?” ——《公车上书》 材料三 “……恢复中华。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中国之政治,中国人任之,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敢有为石敬瑭,吴三桂之所为者,天下共击之!建立民国,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同盟会宣言》 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