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北洋银元局及天津造币总厂.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也说北洋银元局及天津造币总厂

也说北洋银元局及天津造币总厂天津卫开埠以来,漕运大兴,南北地产,吞吐集散。票号银庄云集,承兑币种繁多,白银、宝钞、制钱、银票同时流通,官办、私营相互通兑,成为我国北方的金融中心,为后来 “造币产业” 的诞生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天津形成了深厚的货币文化积淀,在天津近现代史、金融史留下了灿烂的一页。 天津历史上曾出现过三座造币厂 严格说来,天津清末民初曾出现过三座“造币厂”,即“宝津局”铸币厂、北洋银元局铸币厂和户部造币总厂。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时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李鸿章为推动币制改革,缓解因流通不足带来的经济萧条,率先在其创建的“天津机器制造局”(俗称“东局子”,现为解放军运输学院)内设立“宝津局”鼓铸制币。 由于当时各省发行的货币种类繁多、成色各异,一些新派人士就主张统一货币,进行币制改革。即用世界上通用的“银元制”取代传统的“银两制”,以金元银元为主币,以铜元为辅币,迫使方孔制钱退位。此举受到了保守派的顽强抵制。他们提出了各种理由延缓“币制改革”的进程。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直隶总督王文韶引进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先进造币设备,聘用外国技师,在“宝津局”试生产银元铜币。新币种投放流通后,鼓舞和支持了主张“币制改革”的维新派。只可惜这座颇具现代生产能力的造币厂,刚形成生产能力就毁于1900年八国联军的炮火,变成一片废墟。 1902年,袁世凯接任李鸿章出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当时的天津卫及附近地区经过八国联军的劫掠,社会混乱,经济衰溃,物价波动,流通严重不足。要想稳定社会,安抚民心,必先整顿金融,增加投放,统一币制。袁世凯上任伊始就命周学熙赴日考察“工商币制”,回国后立即筹办北洋银元局。 在“宝津局”的废墟中挖出未曾焚毁的制币设备,在原李鸿章淮军护卫营旧址上(该护卫营营房于1900年被八国联军焚毁,现址为大悲院的中院,造币厂厂房的位置便是今大雄宝殿之所在)建起第二座铸币厂,即北洋银元局铸币厂(俗称西厂)。银元局的官衙就设在大经路宇纬路口(现址是铁路第一中心小学),周学熙任总办一职。旋即向社会公开招募原造币厂的工人和技师,日夜奋战,仅用72天就铸出了铜元。当年共铸出铜元150万枚投放市场。不久又加铸银元,年获利70余万元。不仅稳定了社会,而且还充实了北洋政府的财政。 清政府见天津银元局的成绩显著,便将筹建户部造币厂的任务交给了袁世凯,由徐世昌总领筹建事宜。户部造币厂是中央的造币机构,规模宏大,设备精良。当时北洋银元局铸币厂西边是寺庙,东边是直指庵,北边划给了高等工业学堂,南边的“河北义地”要建李公祠,无法再扩大生产规模,于是便在银元局衙门的对面,中州会馆旁建了一座占地百余亩的户部造币厂即后来的天津造币总厂(俗称东厂)。 不久,清政府又将全国各地的九个造币厂改为分厂,隶属天津造币总厂管辖(九个分厂是直隶、湖北、江宁、福建、广东、奉天、河南、四川、云南造币厂)。 东厂的建立使天津卫成为当时国内规模最大、设备最精、技术最先进的现代制币中心。 清宣统二年(1910年),清朝政府又决定将全国九个分厂生产的铜银币统归天津造币总厂生产,分厂只能生产小币值的铜元。由于大量的新制币投入流通,物价很快得到了平抑,正常的流通秩序也基本得到恢复,一些反对币制改革(由“银两制”转为“银元制”)的保守派也转而拥护“银元制”,从而推动和促进了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东西两厂的没落 清末出现的币制之争,实际上是保守与革新的政治斗争在金融领域的反映。东、西两厂的建立,见证了中国近代史、金融史上的这场斗争,见证了封建金融制向现代金融制过渡的过程,即金本位的“银两制”向“银元制”过渡的全过程。 天津造币总厂的诞生,加快了这场变革的步伐,铜元和银元的大量发行,最终迫使方孔制钱退出了历史舞台,促进了我国金融货币的进步,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然而,辛亥革命后,东厂和西厂便不再辉煌,尤其是经历了壬子事变,天津的造币产业逐年下滑,直至最后停产。民国建立后,东、西两厂尚能正常生产。 1912年3月,袁世凯为定都北京,向民国政府施加压力,一手策动了兵变(史称壬子兵变),变军自新车站(现天津北站)一路抢下来,东、西两厂均遭哄抢,损失惨重。事后统计,损失白银30万两,厂房被焚,工厂停工。后虽设法恢复了生产,无奈已元气大伤。1928年,北伐革命胜利后,天津造币总厂基本停止了生产。1932年,国民政府在上海重建了一座“中央造币厂”,正式撤销天津造币总厂。自此,天津造币总厂才结束历史使命,悄然退出历史舞台。 造币总厂在天津只存世30年,但在老百姓心目中,印象是十分深刻的。以至于后来在民间广为传唱的《天津地理买卖杂字》中也有“李公祠,地面广,东西窑洼洋钱厂”的词句。由于这段历史专业性较强,又事关对李鸿章、袁世凯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