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维及行动》热播启示
《中国维及行动》热播启示自1992年4月19日应邀向柬埔寨派驻第一支成建制蓝盔部队,2012年4月中国军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已整整20年,作为献礼,由中国国防部维和事务办公室、总政治部宣传部和八一电影制片厂等单位联合摄制的20集文献纪录片《中国维和行动》从一开始就搭上了纪录频道和网络传播的快车,凭借电视热播和网络热推使得“维和”成为微博热词。无论是从纪录题材的国际性,还是从素材积累的丰富性,或是从文化消费的视觉化,中国军队的维和影像同中国军队的维和行动一样有着“走出国门”的可贵潜质。
影像纪录的越界特征
纪录片是一项越界艺术,跨越意义与影像,跨越内心与表象,跨越圈内与圈外,跨越拍者与被拍者,跨越传者与受者。它在种种越界中体味平衡,寻求张力,展示魅力。也正是这种越界的张力和魅力使其受到了主流与非主流视像创作者和观赏者的青睐。
《The Price of Duty(责任的代价)》是加拿大战地纪录片资深导演加斯·普里查德(Garth Pritchard)的维和三部曲之一,真实纪录了联合国南斯拉夫稳定特派团加拿大扫雷排爆队官兵同患难共生死的维和经历。这部1995年出品的纪录片在加拿大电影委员会(NFB)官网上供全球公众免费观看,人们在评论中纷纷写下了“英雄”的感慨。在加斯的这部影片中,士兵马克的遗体返乡是全片的主线,加斯在赴南拍摄纪录片时恰巧随军见证了马克生前与队友们的排爆场景。借由这些真实、感人、宝贵的素材,穿插劫后余生的退役战友、仍在服役的队长、年逾花甲的父母的访谈,在当事人悲伤、忧伤与坦然、释然的神情和语调中,该片在不经意间给观众留下了维和责任之重与责任之价孰为大的问号,令人深思、发人深醒。全片47分钟,极少解说词,当结尾镜头落在马克的维和影像,并打出纪念字幕时,一切似乎都没有答案,又似乎已有答案。有评论称赞维和责任之大,有评论唏嘘维和责任之价,然而概无例外地将“英雄”一词赋予了在维和行动中献出生命的军人。或许是战后南斯拉夫乡间小径上一辆破旧的七零八落的自行车,或许是白发老母手中紧抱的蓝色贝雷帽,或许是同患难共生死的战友忧郁面庞上深深的疤痕,抑或是失去左膀右臂的队长避开镜头惋惜而痛心的一声叹息,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完成了越界之旅。
《责任的代价》的越界艺术自然、质朴,《中国维和行动·中国妈妈》则体现出导向明确、叙事直率的越界策略。该片聚焦的是中国维和医疗队的女护士们在刚果(金)SOS儿童村的一天。创作者通过原生态声画的剪辑设计辅以解说叙事、讲述告白来再现非洲、孤儿、女性、军人等文化异质的交融。购新衣、买菜、烧饭、包饺子、洗衣服、过生日、亲子游戏,集中反映了中国维和女军人给予儿童村孤儿家庭般的温暖和母亲般的慈爱。该片在2011年底斩获第22届意大利军事电影节评委会大奖,它的独到之处在于对女性在联合国维和中的特殊作用这一主题的挖掘,通过女军人的真情告白及其与孩子们的自然互动引领观众走进了中国妈妈们艰苦的异乡生活和善良的内心世界。当然,导演作为强势一方对被拍者观点表现出了强烈的收编意志,大量解说和部分口述的表达一方面通过感性的语言符号的传递丰富着观众的理解,另一方面则或多或少地冲淡了纪实声画自然生发的感人力量。这种越界策略所产生的跨文化影响力未必是正向的,甚至会产生歧义。
正是缘于这种越界的艺术,纪录片不像电影,可以有简单的、纯粹的、空心的、泡沫的映像、形像、类像或幻像,它要承载意义、触动内心、追求纪实、走近圈内,它的影响力就不只是浮世虚景,而是要切切实实地搅动甚至生发出某种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也正是因为越界,这种影响力在跨文化传播中会衍生出更多的可能。
维和传播的跨域潜能
长期以来,“和平”在西方主流思想面前只是一个边缘观念,维和行动在西方精英实践中也只是以战争的方法战胜战争,甚至2010年联合国筹拍的维和行动纪录片都不自觉地冠名为“The War against War(反战之战)”,尽管该片用了大量的镜头表现了联合国“以和平方式实现和平”的维和努力。事实上,根据联合国维和任务的总体部署,为实现和平贡献自己的力量是每一个参与维和行动的军人的追求,无论国籍,无论部署地。或许,可以将维和行动理解为“头脑的现实主义,内心的理想主义”,现实的冲突此起彼伏,维和的道路崎岖不平,但对和平理念的认同却是大势所趋。联合国YouTube频道三年来订阅数达24,320人,视频的浏览量高达4,966,014次,加之联合国多年来致力于维和与传媒关系的研究和推动,传媒自身和平新闻力量的成长和推广,使得维和本身正在形成一种覆盖全球的文化,提升着维和行动跨域传播的效果。
反观中国,道家和儒家的核心思想“和”可谓和平理论的植根和萌新的土壤,使得中国维和行动的影像纪录承载着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和”文化,在全球传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