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心理辅导理论与实践的台湾本土化研究 - 夏潮基金会.pdf

西方心理辅导理论与实践的台湾本土化研究 - 夏潮基金会.pdf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西方心理辅导理论与实践的台湾本土化研究 - 夏潮基金会

西方心理輔導理論與實踐的臺灣本土化研究 吳繼霞 蘇州大學教育學院 臺灣夏潮基金訪問學者 (2005.11.18-12.17) 一、引言 在大陸,隨著人們生活水準的提高和生活壓力的加大,心理健康問題已日趨成為當今社 會各領域關注的一個突出問題。為了保持人們良好心境、提高他們的生活品質,心理學專業 人才的作用將愈益突出,從而有利於促進心理輔導業的發展。加上,中國加入WTO以後, 心理醫生可能成為緊缺人才和熱門職業之一。目前,中國大陸《心理諮詢師國家職業標準》 的頒佈和《關於開展國家職業資格心理諮詢師職業全國統一鑒定工作的通知》等檔的下發, 意味著中國大陸規範化的心理輔導工作起步了。但是,就目前大陸情況看,心理輔導工作的 非科學化或照搬西方的心理輔導理論而忽視它的適用性的現象大量存在,這是其一;其二, 心理輔導已納入中國大陸學校德育框架,並成為其重要的內容;其三,臺灣的心理輔導領先 於大陸。臺灣的心理學界同仁較早地提出“本土化”的課題,尤其是在心理輔導方面的理論 和實踐的本土化研究已有驕人的成績,是該值得很好地總結一下了。作者通過此項西方心理 輔導理論與實踐的臺灣本土化課題的研究,旨在以一個臺灣地域之外的學者的視角看島內的 本土化的研究的狀況可能會有獨特的發現,二是大陸可以借鑒臺灣的經驗。從整合西方心理 輔導理論與實踐的臺灣本土化研究的課題中獲取理論與實踐的意義。在理論上,通過西方心 理輔導理論與實踐的臺灣本土化課題的研究,建構適合大陸心理輔導的模式;在實踐上,臺 灣與大陸有諸多相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心理結構,因此,同構性文化下的心理輔導實踐有相 當多的內容是適合大陸的。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兩岸三地就時有關於本土化的話題。張春興 (1998 ,2004) 強調在研究本土文化環境中個體人性特質時,以影響人性的本土文化的重要因素為基礎。 參照西方心理學精義 (理論與方法等),建立屬於自己的本土心理學 。陳秉華 (2004)認為 研究亞洲與華人文化的心理學者,以及華人本土心理學者都不約而同的指出,亞洲與華人 傳統社會受到儒家文化的深遠影響,形成了亞洲與華人社會特有的文化特徵,這樣的社會 文化特徵 ,可以用集體取向 (Triandis, 1995)、情境取向 (Hsu, 1985)、社會取向 (Yang, 1992)、關係取向(Ho, 1993; Hwang, 1997)等概念來探討。華人心理學者也指出:受到 傳統文化的影響而發展出華人的家庭特徵,包括家族主義、家庭階層與角色關係、重視家 庭孝道倫理與維持和諧等(Yeh,1997; 楊國樞, 1992)。但是華人社會受到西化與現代化的 影響,傳統的文化受到外來西方文化的衝擊,已經產生了變革,這樣的社會與文化變遷對 於個人與社會造成的影響,成為當代華人心理學與社會學家關心的問題。臺灣的社會也隨 著近年來的經濟發展、教育提升、政治解嚴、社會開放等各層面的影響,傳統的文化價值 也在多元文化價值的衝擊下逐漸在轉變中。楊國樞先生的研究(楊國樞,1996)提出華人 社會在當前現代化的過程中,會出現傳統性與現代性心理特徵同時並存的現象。他(楊國 樞,2002)還指出:華人的傳統價值取向有逐漸減弱 ,集體主義傾向減弱 ;而現代化價值, 個人主義傾向逐漸增強。而在集體性強的社會,出現同時有集體性與個人性價值並存的現 象,這樣的發現與其他非西方國家也正處於現代化過程的發現是很類似的(Moghaddam,1993; Sinha Tripathi,1994 )。但是華人心理學的研究也發現,現代華人社會的文化的核心價 值取向,例如家庭孝道倫理、人際和諧的重視 ,也仍然在亞洲不同的華人地區 ,包括香港、 臺灣、新加坡、中國大陸等地繼續被重視與保持(Yang, 1981; Yang, 1988)。 1 在臺灣,輔導與諮商工作已推展至各級學校,社會輔導與諮商機構如張老師諮商輔導中 心、生命線、社區心理衛生中心、社區諮商潛能發展中心及家庭教育輔導中心等相繼成立, 為社會青少年、成人及家庭提供諮商、諮商及輔導,使臺灣的輔導與諮商服務顯得欣欣向榮 及蓬勃發展的大好景象 (牛格正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