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先秦和平文化资源.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先秦和平文化资源

本科生学年论文(设计) 题 目 论先秦时期和平文化 学生姓名 陈巧君 学 号 0915403035 系 别 人文教育系 专 业 人文教育专业 指导教师 宋紫博士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一、儒墨道三家文化的特点 3 (一)、墨子的仁爱义利覌 3 (二)墨子战争政治覌 4 (三)、儒家的大同社会和仁学思想 5 (四)、道家的无为思想和自由思想 6 二、先秦文化对后世所产生的影响 8 (一)、儒家的“仁、礼”思想对当今社会的借鉴意义 8 (二)、道家的“道法自然”延伸意义 9 三、结语 10 参考文献 11 先秦和平文化资源 摘要: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和平”因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其一是,人与人之间的和平共处的关系,主张“以和为贵”“合群济众”;其二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和偕的关系,而“天人合一”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最高境;其三是,国与国之间的友好相处。 关键词: 传统和平文化 儒墨道的三家覌 先秦时期思想百花齐放的时期,其主要的以和平文化为主要代表的有,儒家的“仁爱”“大同社会”,墨家的“兼以易别”的“兼相爱,交相利”的社会理想状态,以及道家的追求“无为”和“效法自然”寻求人与自然的一种平衡的关系等等。 一、儒墨道三家文化的特点 (一)、墨子的仁爱义利覌 墨子所主张的“天下交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在他看来,天下祸乱的根源在于天下人皆不相爱。且在《兼爱》中大量举证,“臣字之孝君父,子自爱而不爱君父,臣自爱而不爱君……,此所以天下乱也,乃至盗贼盗室,大幅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亦然。”【1】但是若人人相爱,那么祸乱就会消失。而要人人相爱,则要“兼以易别”。同时,他还讲“天下之人皆不相爱,强必凌弱,众必截寡,富逼辱贫,贵必傲贱诈必欺愚”等等。而在仁爱上,他与儒家则持相反的观念,他反对儒家的爱分等级差别,认为爱人是无等级的,我们应该做到墨子的“必为其友之身若为其身,为其友之亲若为其亲。” 而在义利观上,墨子的《贵义》篇中就说过 “今用义为政与国家,人民必众,刑政必治,社稷必安”,可以利民,可以利人,“义,天下良宝也。”【1】但是墨子的利,是天下人的利,是以人民的物质生活为最根本的出发点,而不是个人的私利,在这一点上他和儒家的观点是相同的都反对私利。墨子在反对私利的同时,他又提出了“节用”的主张,墨子曰:“利,凡足以是给民者,则止,诸加费民不加于民利者,圣王弗也。”因此,可以说,墨子的节用在一定程度上有促进经济发展和起到介骄奢淫的作用。而墨子的这一观点无论在当时,还是现代社会都有一定的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二)墨子战争政治覌 在战争上,墨子主张“非攻”。墨子认为“今师徒为毋兴起,冬行恐寒,夏行恐暑,此不可以冬夏为者也。春者废民耕稼树艺,利则废民获敛,今唯毋废一时,则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1】指出因战争而废农事,不利农业生产,而且对于国家来讲也是损失大、破坏性大的。同时,在《非攻》中我们可以知道“非攻”的基本出发点是“兼爱”。正如前面所讲的“诸侯之相攻国”,皆因人不相爱。在《公输》里面,墨子知道公输盘帮助楚国攻宋,立马就去楚国进行解说,最后在朝廷上化解了这场战争。因此,墨子是反对战争的,特别是侵略性的战争。同时,他也认为攻国是不义的行为,同时也是不利于国家的统治和发展。 在政治上,墨子主张“尚贤”和“尚同”。他提出“官无长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他认为贤良是为政的根本,有贤良且多,国家则强盛。反之,则弱小。在我看来,墨子这里把人和人放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有能力而且贤良的人,无论出何身份都可以做官。而且,在《贵义》的章节里面也通过举证,如“汤见伊尹,以及草药的食用和贱民之税祭祀上帝、鬼神都表明,人无贵贱之分,统治者要任人为贤。之后“尚同”的,“上之所是皆是,上之所非皆非”的提出更加证实了它。但是,“尚同”的观点在我看来,它只是有利于统治者的统治,并不适合下层百姓。即使人人“兼相爱,交相利”,但是一个偌大的国家,百姓的意见怎么可能做到一致呢? (三)、儒家的大同社会和仁学思想 在《礼记》中的《礼运》篇中孔子就有写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里面透露他赞同老子的观点,“礼”作为一种规范去维护纲常要讲信修睦要求国家之间、人人之间平等、公正人无贵贱、贫富之差别”,和“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做到不争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