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期中考试复习.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七年级历史下期中考试复习

隋朝统一全国的原因 2、北方:经过南北朝的民族的交流和大融合,民族界限缩小,并实现了局部统一,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 南方:江南经济的发展,南北人民要求结束分裂局面,加强双方的经济交流; 隋文帝是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 ——励精图治、勤勉治国、锐意改革 一、在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 重视州县长官的人选,提高官员素质 唐太宗下令,县令由京城五品以上的官吏推荐,而刺史则由他亲手选派。为了选好刺史,唐太宗下了很大的功夫,他将全国刺史的名字等情况让人写在了自己寝室中的屏风上面,根据各方面的信息及时地记录他们的功过,作为以后考核的重要参考。另外,地方官还要在每年的年终进京述职,其政绩则由吏部全权考核,最后根据平定的等级来决定升级或降级。 二、在经济上,继续推行均田制,奖励垦荒,轻徭薄赋,让人民生活安定 太宗继位后多次颁布减免全国或部分地区租赋的法令。并用免除几年赋役的办法招诱逃亡农民归业。但到了唐太宗死后3年的统计,户口增至380万户,贞观时期平均每年增长近七万户,是唐代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 自古皆贵中华(中原汉族),贱夷狄(周边少数民族),朕独爱之如一(平等) 唐太宗改变贵中华,贱夷狄的观念,力求平等对待少数民族,尊重少数民族的民族习惯和生活方式,唐太宗因此得到了少数民族的拥戴。各少数民族拥戴他为”天可汗“ 四、重用贤才 虚心纳谏 材料:上曰:“致安之本,惟在得人。”“唯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如其有才,虽仇不弃。”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太宗的话) 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未足,征求无已,亦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至之灭。此皆朕所目,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 材料二:(唐太宗的比喻)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人主,可不畏惧! 材料三:(唐太宗对大臣的训示) 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以上摘自 《贞观政要》 ①根据材料一说一说隋朝灭亡的原因?该原因与“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有否关系?理由何在? ②材料二表明唐太宗意识到了什么实质问题?他说这番话的意图何在? ③根据材料三指出唐太宗的根本目的何在? 课堂练习 1、下列史实与唐太宗无关的是( ) A.唐太宗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B.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 C.唐太宗善于用人,重视纳谏,开创开元盛世 D.唐太宗重视文化教育,增建了校舍 ; 2、魏征死后,唐太宗认为失去了一面镜子,主要是肯定魏征( ) A.勇于直谏 B.谋略过人 C.善于用人 D.熟悉吏治 3、下列名臣侍奉过唐太宗的有( ) ①魏征②房玄龄③杜如晦④姚崇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科举制的发展和完善 识别与辨认 巩固练习 [2007届·江西大余模拟题] 由于汉唐文化的影响,在亚洲形成了一个“中华文化圈”,其形成原因是   A.中国向邻国传播先进文化 B.先进文明向周边地区扩展   C.邻国向中国学习先进文化   D.汉唐两国国力的强盛 5、下列哪句诗不是李白所作( ) A、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6、下列关联,错误的是( ) A、阎立本----《天王送子图》 B、白居易----《琵琶行》 C、颜真卿、柳公权----“颜筋柳骨” D、莫高窟----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①政治上:将中央权力一分为三,以中书门下掌管行政,枢密院掌管军事,三司掌管财政,分别对皇帝直接负责,加强了皇帝对政权的控制。另外地方长官都用文臣。 ②军事上:将兵权掌握在皇帝手中(杯酒释兵权);实行调兵权与统兵权分离的政策;地方驻兵的将领也经常更换。 (2)影响:利: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弊:增加了政府开支,削弱了军队战斗力,给北宋种下积贫积弱的祸根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第岁以绢二十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续资治通鉴长编》卷84 材料二:(辽)与朝廷和好年深,善汉互休养. ①材料中的“大宋皇帝”是谁?“北朝”是指什么政权?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