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先秦服饰色彩等级观看“恶紫之夺朱”.pdf
【文史研究】
从先秦服饰色彩等级观看“恶紫之夺朱”
李畅
(中国传媒大学文法学部,北京 100024)
摘要: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三恶”看成是孔子对周后期“礼崩乐坏”社会状况的慨叹。对此,各注家纷纷将“紫”解释为易动摇“朱”
正统地位的间色。而周后期各诸侯国君纷纷好“紫”的举动也就成为了以下犯上的“铁证”。然这一解读方式是建立在孔子生活的年代服饰色彩
等级观已然形成的大前提下,所以探究先秦服饰色彩等级观定型的过程有助于重新解读“恶紫之夺朱”。
关键词:先秦;服饰;色彩;等级
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8-0055-02
自古拥有“礼义之邦”美誉的中国,又被称为“衣冠王国”。 专属颜色,是不可能做到一国尽服“紫”。相反,这一材料记载足
礼义是衣冠所要表现的内容,衣冠则是礼义的代表形式。先秦礼服 以说明春秋早期,服饰色彩等级制度还并未严格定型,才会造成齐
务于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有等差的社会秩序,服饰 国内因国君好紫而上行下效,不论贵贱,皆公然着“紫”的社会现
便成了昭名分、分贵贱、别亲疏的工具,而服饰色彩作为区别人们 象。
着装的最显著的标志、最直观的方式,也便很自然地和社会等级联 春秋之后的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这一时期齐
系起来,具备了政治统治的功用,有了高低贵贱的等级之别。然而 人邹衍把五行五色学说和王权政治联系起来,使得颜色有了“正
服饰色彩等级观念的形成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作为一种约定俗成 色”、“间色”的贵贱之分。《正义》道:“东方青,南方赤,西
的社会普遍观念,必然经过了由初步萌芽到最终定型的比较长期的 方白,北方黑。赤是朱,居南方之正,故为正色也。紫为间色者,
过程。本文依据文献资料,结合时代背景,探究先秦服饰色彩等级 《乡党》皇疏引颖子严云:‘北方水,水色黑,水克火,火色赤。
观形成过程,以期更好地解读孔子恶“紫”的原因。 以黑加赤,故为紫,紫为北方间也。”出于统治的需要,任何事物
一、先秦服饰色彩等级观的形成过程 一旦和王权联系起来,便不可再儿戏视之。因此,等级和颜色的对
中国神话传说时代有“女娲氏炼五色石以补苍天”之句,说明 应也开始越来越严格。《礼记·玉藻》:“玄冠朱组缨,天子之冠
上古时期人们就对色彩及其重视和敏感。这里的“五色”虽是泛 也。缁布冠缋緌,诸侯之冠也。玄冠丹组缨,诸侯之齐冠也。玄冠
指,但先人们对于白天黑夜代表的黑白两色,以及花朵鲜血代表的 綦组缨,士之齐冠也。”可见,自此时起,统治阶级内部开始有
红色这些自然界中常可以感触到的颜色显然已有了初步的认识。石 了严格的服饰色彩等级使用规范,服饰色彩等级观正式定型并制度
器时代遗留下的文物遗迹,诸如陶器及石器或石壁上的壁画也印证 化。
了原始色彩审美观已然萌芽。 二、“恶紫之夺朱”小辩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进入奴隶社会,阶级界限开始制度化。 整体关照孔子“三恶”,“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
《礼记·檀弓上》: “夏后氏尚黑,大事敛用昏,戎事乘骊,牲 也,恶利口之覆邦家也。”不难发现 “三恶”句式相同,皆是动
用玄。殷人尚白……周人尚赤。”由于生产力的限制,黑、赤、白 词“恶”和后面的“紫之夺朱”,“郑声之乱雅乐”,“利口之
等纯色因提取难度较大而被统治者贵之,应用于隆重的祭祀等活 覆邦家”构成动宾结构。因此,此句不能看成是孔子对颜色、声音
动。及至周代,服饰与礼仪制度的联系愈来愈紧密。《仪礼·士冠 单纯发出的议论,孔子讨论的是“紫夺朱”、“郑声乱雅乐”的社
礼》: “玄端: 玄裳、黄裳、杂裳可也。”郑玄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