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式园林景观意境及现代景观园林融合探析
中式园林景观意境及现代景观园林融合探析摘 要:园林意境,深植于中国文化的土壤,情景交融,耐人寻味,它使得中国古典园林具有迷人的魅力和强大的生命力。意境的创造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所在,它渗透于园林中的方方面面,成为园林的生命,也是当今园林继承传统的精髓所在。本文分析了传统园林意境的创造手法和现代园林景观的发展方向,并指出现代园林需要对传统园林进行继承和革新。关键词:园林意境:中国传统文化:创造手法;中国现代园林景观:借鉴:继承
中图分类号:TU-0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0)11-0088-03
1关于园林意境
中国园林与中国文化艺术密不可分,通过诗歌、绘画和书法等艺术形式来达到其深远意境,使情与景相统一,意与象相统一,形成意境,故而中国园林有“凝固的诗,立体的画。”之称(图1)。
1.1园林意境的历史渊源
园林意境概念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东晋至唐宋年间,当时的文艺思潮是崇尚自然,出现了山水诗、山水画和山水游记。园林创作也发生了转折,从以建筑为主体转向以自然山水为主体:以夸富尚奇为主体转向以文化素养的自然流露为设计园林的指导思想。因而产生了园林意境。
1.2我国传统文化对园林意境的影响
作为中国古代园林的发端,周文王所建的灵台,就是诸侯祭天、天人对话的场所。自汉代以后,儒、道、释三教鼎立,对中国园林意境的创造亦有极大的影响,如道家的崇尚自然和对仙境的追求,儒家的尚礼和森严的等级观念,佛教的色空脱尘,对极乐世界的向往等,尽管各家哲理不尽相同,但都各自按照自己对“天”与“人”的理解,在所经营的园林中进行意境的创造,其共同点都是按照我们民族传统的宇宙模式一“天人合一”的原则进行创造。
1.2.1儒家思想与中国园林
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主流,深深地影响并主导着中国文化发展的历程。儒家思想的形成,导致了中国人的艺术心境完全融合于自然, “崇尚自然,师法自然”也就成为中国园林所遵循的原则,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园林把建筑、山水、植物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利用自然条件,模拟大自然中的美景,经过加工提炼,把自然美与人工美统一起来,创造出与自然环境协调共生、天人台一的艺术综合体。
1.2.2道家思想与中国园林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与儒、佛并称三教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哲学上,老子以“道”为最高范畴。后来,庄子继承并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以自然为宗,强调无为。他认为自然界本身是最美的,即“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在老庄看来,大自然之所以美,并不在于它的形成,而恰恰在于它最充分、最完全地体现了这种“无为而无不为”的“道”。而中国古典园林之所以崇尚自然,追求自然,实际上并不在于对自然形式美的模仿本身,而是在于对潜在自然之中的“道”与“理”的探求。于是,在道家神仙思想的影响下,以自然仙境为造园艺术题材的园林便应运而生。如颐和园昆明湖一池三山的格局正是道家仙境思想的体现。
1.2.3禅宗思想与中国园林
中唐时期,禅宗美学的兴起,将禅宗思想融入中国园林的创造中,从而将园林空间的“画境”升华到“意境”。从禅宗的观点看,世间万物都是佛法或本心的幻化,即“青青翠竹,皆是化身,郁郁黄花,无非若般”。这就为园林这种形式上有限的自然山水艺术提供了审美体验的无限可能性,即打破了小自然与大自然的根本界限。这在一定的思想深度上构筑了园林中以小见大、咫尺山林的园林空间。
2传统园林意境的创造手法
2.1构建一池三岛,向往海岛仙山
海岛仙山虽起源于荒诞不经的方士妄说,但对园林的空间布局来说,却是一种良好的布景形式。一池三山的布置,使平淡空旷的水面产生变化,丰富了水体空间和景观的层次,游赏者立于岛岸,面对汪洋碧波,可产生离尘去俗的感觉。因此,尽管神仙传说多虚妄,但蓬岛仙山式的布局却一直受到造园者和园主的厚爱而经久不绝。
2.2摹仿名山胜景,诗化自然风光
移天缩地,兼容并蓄,写仿名山胜景,诗化自然风光,把各地美景纳于一园的集锦式园林,尤以清康熙、乾隆两朝所营建的几处大规模宫苑为典型。如圆明园中的一百多处景观,大多仿自江南,其中有直接摹仿自杭州西湖十景的三潭印月、柳浪闻莺、断桥残雪、平湖秋月、南屏晚钟等景观:有模拟桃花源的武陵春色等等。清漪园的湖面处理是仿杭州西湖堤、岛布置方式,西堤和堤上六桥是直接写仿苏堤:谐趣园是仿无锡惠山寄畅园而建的园中之园:十七孔桥是综合了北京卢沟桥与苏州宝带桥的特点而建造;南湖岛上的涵虚堂(原望蟾阁)是仿武昌黄鹤楼而建:后湖及两岸临河街市则完全摹仿苏州的河街市肆。不过,这里的摹仿已不是简单的抄袭,用乾隆的话来说乃是“略师其意,不舍己之所长”,贵在神似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