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金安区稻曲病发生原因分析与防治技术.pdfVIP

2007年金安区稻曲病发生原因分析与防治技术.pdf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植物保护 《现代农业科技}2oos年第5期 2007年金安区稻曲病发生原因分析与防治技术 陆宝军 郝绪春 赵贤月 郭厚杰 (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安徽六安 237008) 摘要 阐述了2007年稻曲病发生情况及其特点,分析了发生原因,主要是茵源广泛、天气异常、品种抗病性差、肥水管理不当、药剂防 治效果不佳且忽视预防,提出了科学合理的防治技术,以指导稻曲病的防治工作。 关键词 稻曲病;发生原因;防治技术;安徽六安;2007年 中图分类号 $435.111 4+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8)05-0106—01 稻曲病【ustilaginoidea virens(covke) 纠又称伪黑穗病、绿 齐穗后15d出现,病穗发生持续lOd左右。 黑穗病、谷花病和青粉病,是水稻后期发生的一种真菌性病 3 近年来金安区稻曲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害,在世界水稻主产区有广泛分布,印度、日本及中国发病 3.1 菌源广泛 最重,我国南北水稻区均有发生。近年来,由于受气候、栽培 近年随中稻面积增加,一般年份发病面积在4万公顷 等因素的影响,我区稻曲病发生十分普遍,部分新推广品种, 左右,一般病穗率1%~5%,病指0.1-0.2,为2007年的发病重 特别是优质杂交稻品种表现明显,减产严重。由于稻曲病病 提供了广泛的菌源。 粒明显,产量损失大,加上该病菌对稻谷污染严重,人、畜食 3.2 抽穗扬花期遇异常天气。对病菌侵入十分有利 后影响健康,因此在农村造成一定恐慌,影响较大,近年来 据2007年的气象资料数据表明:中稻田孕穗至抽穗期 在我区中稻生产上危害,尤其给部分地方造成了较大的损失。 的8月份月平气温27.7℃,比历年低0.3℃,月极端最低气 全区中稻面积4万公顷,稻曲病发生面积9 700hrn2,发生程 温21.2℃,8月10-21日日平均气温低于25.5℃,最低日均 度一般为2~3级,严重的为 级,减产达300~750kg/hm2,减 气温21.9℃;月降雨量 176.1mm,比历年多 1成以上,月雨 产率4%左右。为了更好地掌握其发生特点,充分利用其发 日达12d。低温、高湿、寡日照与抽穗扬花期吻合,因而导致 生规律,及时地选用高效对路药剂,有效控制稻曲病发生与 病害流行。据对发病最重的红莲优6号播种期迟、早田的发 危害,我们对全区稻曲病的发生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并对 病情况调查对比发现:在4月30日前播种的.其破口至齐 稻曲病的防治措施进行了探讨,现将有关稻曲病的发生特 穗期为8月1~7日,这一时段雨日少、雨量小,发病稍轻,平 点及其有效防治技术整理如下,供广大农户和基层农技人 均病穗率12.7%,病指5.6,最高病指15.5;5月1日后播种 员指导防治时参考。 的,其破口齐穗期为8月10日后,恰遇8月11-17目的集 1 发生规律 中低温雨日,发病严重,平均病穗率26.2%,病指18.3。 病菌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也可以厚垣孢子在被害的 3.3 部分品种抗病性差是导致病害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区主要推广的红莲优6号、粤优938、两优培九及两 谷粒内及健谷颖壳上越冬。在气温24-32~C~发育良好.以 2628~(2时为最适温,34℃以上不能生长。7-8月间开始抽生 优6326等杂交稻品种极易感病,遇适宜发病天气常暴发成 子座.上生子囊壳,子囊孢子逐渐成熟;病菌孢子随气流传 灾。在调查中我们对品种之间的发病程度也进行了比较,红 播散落于稻株叶片上.主要随水稻破口时由穗而侵入花器 莲优6号、粤优938发病程度相当,而两优培九、两优6326 及幼颖,造成谷粒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