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理性推论的可能性.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个人理性推论的可能性

社會認知:瞭解社會世界 授課老師:林東龍 授課日期:2005/9/30 內容綱要 社會認知 基模 心理捷徑 影響使用何種基模之因素 行動中的基模—行動認定理論 問題討論 社會認知 研究人如何從環境中的社會訊息形成推論。※思考點—個人理性推論的可能性? 社會推論之過程 (一)收集資訊—偏誤的可能性來源 1.事先預期:僅蒐集符合預期的訊息。 2.訊息偏差:僅蒐集到有限訊息。 3.小樣本。 4.個案歷史勝過統計數據:社會流動速度VS.阿扁總統經驗。 (二)負面訊息之影響 負面訊息比正面訊息更吸引人注意。 如: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 (三)整合訊息 將訊息組合做出判斷。 標準一致性? (四)共變的判斷 兩件事之間的關連性—錯覺相關。 如:外向的米粉妹、女學生比較有禮貌 A B A B (五)心情與推論 心情影響個人社交行為、助人行為、記憶、判斷方式…。 (六)動機與推論 1.問題—高動機,愈正確推論? 判斷容易時,動機高可增加判斷正確性;判斷困難時,動機高減少判斷正確性。 2.自己只會發生好事,壞事不會。 (七)總結 1.以理性模式來評量社會推論適當嗎? 2.時間壓力下的推論原則—效率 VS. 正確性 基模 定義 有關某概念或刺激的一套有組織、有結構的認知,包括這個概念或刺激的知識、與之有關各項認知間的一些關係,以及一些特定例子。 腳本 非常常見事件的基模。具有時間上的界線,有前因後果順序。 功能 幫助我們解釋環境、認清情境哪一部份重要,快速處理訊息。 基模組織 可以是階層式(即順序因果歸系)的,也可以是網狀連結式的。 基模的處理 (一)優點 1.有助訊息處理 2.有助回憶 3.加快處理速度 4.有助自動推論 5.可以添加訊息 6.有助解釋 7.提供預期 8.蘊含情感 (二)缺點 1.對符合基模的訊息完全接受。 2.不盡符合基模也加以利用。 3.不願意改變基模。 4.邏輯錯誤—隱含人格理論。 5.不同文化下認知基模差異。 心理捷徑 代表性策略法 (一)將環境的訊息和基模比對,決定比對合適的可能性。 (二)連結性錯誤:相信兩事件結合發生的可能性比其中一個單一事件發生可能性要高。 如:愛好自由無拘束,其結婚再離婚的的可能性。 可用性策略法 (一)日常生活中存在實例的情況。 如:大學生同居比率、未婚懷孕比率。 (二)記憶提取愈容易且愈快,則此原則較為正確。 模擬性策略法 (一)推論未來可能發生情況。 (二)當面臨不正常或意料之外不好結果時,想像與實際結果不相同的狀況。 如:與女友約會遲到,女友的反應。 定準策略法 尋找參照點,再依新狀況來調整。 如:距離、時間、人數、金錢等推估。 影響使用何種基模的因素 自然外觀 (一)依自然外觀選擇基模 (二)分切點:將一連串的活動流知覺成有順序的片斷行為,而不是連續行動。 凸顯性 如:性別、年齡、衣著、聲音…… 「萬紅叢中一點綠!」 角色 啦啦隊長 外向、活潑、運動能力佳… 初始性 初始性對訊息影響效果,比之後再使用基模效果大。如:自我介紹時,介紹「父親」、「老師」、「志工」何種角色。 引發 最近使用過之基模之影響。如:癌症、恐怖攻擊、地震。 重要性 推論結果的重要性。 如捐錢給乞討者 VS. 找人做生意 個別差異 不同人與團體其存在基模不同。 如:生病的基模。 目標 人際互動或社會知覺的目標。 如:隨意的一頓飯 VS. 某人特別介紹去吃的餐點 人是否一定使用基模? 時間壓力愈大,愈常使用基模。 如:別人要求協助 例外—較少使用基模 (一)結果依存性 當個人的結果是決定另一個人的行動時,則較少運用自己基模,而較注意周邊訊息。 如:辯論、競賽。 (二)正確性需求 如:選課、考研究所。 (三)辯解責任 辯解的例外—律師刻意操弄刻板印象。 行動中的基模—行動認定理論 行動認定理論 (一)一個人看待某行動的方式會對行為產生意涵。 (二)被認定為低層次的行動容易受情境脈絡影響。 (三)被認定高層次行動,比被認定低層次行動更有彈性。 (四)成功的行動被認定在較高層次,反之則認定在較低層次。 (五)降低行動認定層次,避免行動的不愉快。 如:上學、義賣、喪禮、成績不佳 證實性的假設考驗 先前的信念,引導後續訊息的收集與解讀,來支持自己的信念。 自我應驗的預言 一個知覺者對另一個人的錯誤預期,導致此人採納這些被預期的屬性與行為。 當預期挑戰自我概念時 The winner is…… 知覺者的錯誤看法or目標對象的自我信念 問題討論 試回想與說明你最近生活中曾進行的社會推論情形?此推論過程中是否為理性推論? 是以一種認知基模說明其對你日常生活訊息處理過程的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