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根际未培养与培养细菌群落结构差异比较研究.pdfVIP

大豆根际未培养与培养细菌群落结构差异比较研究.pdf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豆根际未培养与培养细菌群落结构差异比较研究.pdf

第26卷 第6期 大 豆 科 学 Vo1.Z6 NO.6 2007拄 12月 SOYBEAN SCIENCE Dec. 2007 大豆根际未培养与培养细菌群落结构差异比较研究 徐艳霞 ,王光华 ,金 剑 ,刘居东 ,张秋英 ,刘晓冰 (1.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大庆 163319;2.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黑土生态实验室,哈尔滨 150081) 摘要 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是根I~-Nc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根际养分有效性、植物生 长发育及抗病性等关系密切,不同植物间、同一植物的不同基因型之间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较 大。利用从两种基因型大豆根际土壤中直接提取和从平板培养菌落提取的微生物DNA为模板, 采用细菌通用引物GC一357f和517r进行PCR扩增,对PCR产物的DGGE图谱进行聚类和主成分 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大豆根际土壤未培养的细菌群落结构差异不大,而在土壤浸提液和 NA培养基上形成的可培养的细菌群落结构受培养基种类和接种浓度(1O 和10 )影响较小,但 受不同大豆基因型影响而产生了差异。对DGGE条带进行分析表明,大豆根际未培养的细菌群落 物种丰富度(S)和多样性指数(H)明显高于可培养细菌,说明培养过程是一个再选择的过程,在这 个过程中一些微生物的信号得到放大,而大量的微生物信息缺失。对主要DGGE条带测序显示, 大豆根际有三大类细菌:拟杆菌门(BⅡc Pr0 P Ps)、变形杆菌门(Proteobacteira)和放线菌门(Acti— nobacteria)。变形杆菌门(Proteobacteira)中的 T—Proteobacteria、旷Proteobacteria和放线菌门 (Actinobacteria),在未培养和培养细菌中都表现为优势种群。与培养细菌相比,变形杆菌门中的 fl-Prote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细菌在可培养细菌中占优势,而在未培养细菌中丰度较 低。结果证明,大豆根际细菌经培养后已使原有的群落结构发生改变,影响对原位细菌群落结构的 认识 。 关键词 大豆;根际;细菌群落;PCR—DGGE 中图分类号 S154.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OOO一9841(2007)06—0907—07 CoMPARISoN oF BACTERIAL CoMMUNITY IN RHIZoSPHERE oF SoYBEAN BY ANALYSIS 0F 1 6S RDNA oBTAINED DIRECTLY FRoM SoIL AND CULTURE PLATE XU Yan—xia 。,WANG Guang—hua。,JIN Jian。,LIU Ju—dong。,ZHANG Qiu—ying。,LIU Xiao—bing。 (1.HP £0ng Ⅱng August First Land Reclamation University,Daqing 163319;2.Key Lab of Black Soil E— cology,Northeast Institute of Geography and Agroecolog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Harbin 100081) Abstract Microbial community in rhizosphere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in rhizosphere ecosys— tems,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nutrient availability,plant growth and disease resistance. There are great differentiations in rhizosphere microbial community among plant species or even 收稿日期:2007—07—02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科技厅“十一五”重点课题(GA06B101—3—1) 作者简介:徐艳霞(1981一),女,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 通讯作者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