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颜氏家训.书证》看颜之推的语言文字观 从《颜氏家训.书证》看颜之推的语言文字观 摘 要:《书证》篇是《颜氏家训》中少有的与语言学联系比较密切的篇章,以纠正各种各样的讹误为主要内容,为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语言文字提供了鲜活的语料,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前人对于《书证》篇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它在校勘、训诂、辨伪等方面的成就,笔者拟通过对《书证》篇的大致梳理来论析颜之推在语言文字层面上的观点。 关键词:颜之推 《颜氏家训·书证》 语言文字观 《颜氏家训》由北齐黄门侍郎颜之推所撰写,是一部内容体系比较完备的家庭教育著作,其内容之广博远远超出了一般家训的范畴,伦理道德、语言文字、民俗文化、教育哲学无不融汇其中。全书共七卷二十篇,字字箴言,皆是作者对自己人生经验与历练的积累沉淀。颜之推以儒家文化为基调,整本书都渗透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颜之推撰写家训伊始并不是想流传百世,而是以“吾今所以复为此者,非敢轨物范世也,业以整齐门內,提撕子孙。”[1]为宗旨来劝谕告诫子孙,通过自己淡然的处世态度与深刻的体悟来帮助后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然而这些有益的训导之词一直被后世作为家训的实践蓝本,奉为圭臬。宋人陈振孙在《直斋书录解题》中曾评论此书为“古今家训,以此为祖”。[2] 《书证》篇成于隋开皇之时,是专门析疑证谬、匡误补失的考据篇章,通篇汇集了颜之推对各种语言文字错讹歧义现象的考证共四十七条,杂古今、混南北,贯穿文字、训诂、校勘之学。每条都论述一个问题,彼此相互独立,结构貌似零散,但主旨明确,论证充分,从这些只言片语中我们足以窥见颜之推对于当时语言文字的态度和观点,这些主张大都符合历史发展趋势,从某种程度上可以看出颜之推对语言文字的重视。 一、语言文字动态观思想 语言文字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样,都是有生命的,需要经历一段漫长的演变过程,并时刻处于动态变化之中。语言文字的变化总归不是偶然的,或多或少都有这样或那样的因素参与其中,究其具体原因来说,一是社会的变化发展推促语言文字的变化发展;二是语言文字本身有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内在演变规律,内部原因加之外部催化促使语言文字不断的新陈代谢以求达到新的平衡点。 魏晋南北朝正值社会转型的大变革时期,南北政权对峙、社会动荡不安、人们流离失所。颜之推生逢乱世,一生跌宕起伏,仕途坎坷,不仅经历了国破家亡的变故,四朝的更迭变迁更使他曾三度为亡国之人,正是这种困厄的命运造就了一个不一样的颜之推。颜之推觉察到语言文字的古今差异、地域差异,为了满足人们日常交际活动的需要,对这些异化的语言文字现象颜之推并没有固执己见,而是适当的调整了自己的观点。“世间小学者,不通古今,必依小篆,是正书记;凡《尔雅》、《三苍》、《说文》,岂能悉得苍颉本指哉?亦是随代损益,互有同异。西晋已往字书,何可全非?但令体例成就,不为专辄耳。考校是非,特须消息。”[1]颜之推指出我们要承认语言文字客观演变的过程,通晓古今文字的变化规则,虽然字形有所变化,但无非是大同小异,万变不离其宗而已;对于新造字,只要符合造字的规律体例,就不能算随意造字,应当允许其存在和流传,这与我们今天所倡导的与时俱进的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语言文字规范化思想 在中国语言学史上魏晋南北朝是语言学由上古时期向中古时期转折过渡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虽然兵荒马乱、生灵涂炭,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分裂割据的同时也是南北方文化交流发展的繁荣鼎盛时期,这阶段频繁的战乱、移民的迁徙、各民族之间的融合交汇使正俗字、古今字、假借字大量产生,一时间言语殊途,语言文字处于一种混杂状态。颜之推对于当时南北方语言文字的使用情况有着具体而深切的认识,为了不妨碍人们的正常交际,语言文字规范化思想便应运而生。 (一)正俗字 正字与俗字的对立就好比“贵族文字”与“平民文字”的博弈,历代文人向来抱有重雅轻俗的思想,对正字推崇备至,对俗字却轻视不理。颜之推深受儒家名教礼法和封建正统思想的熏染,以至于在对待正俗字的问题上一直遵循从正不从俗的原则。然而这一时期民间俗字盛极一时,面对俗字的兴起,不但不能忽视它,更不能排斥它,无奈之余为了迎合社会主流群体的价值取向,权衡利弊之下,颜之推不得不对自己以前所持有的观点有所转变。“吾昔初看《说文》,蚩薄世字,从正则惧人不识,随俗则意嫌其非,略是不得下笔也。”[1]作者既不想盲目的一味追随,又不想违背群众的意愿,矛盾的不知如何下笔是好,但颜之推懂得通变合时,“所见渐广,更知通变,救前之执,将欲半焉。”[1]矛盾之时,颜之推一方面打破了对正字的束缚,另一方面也适当的运用一些俗字,最后找到了合理的解决方法,即正俗字要互相融通,“若文章著述,犹择微相影响者行之,官曹文书,世间尺牍,幸不违俗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