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以村落宗族变迁角度分析家乡的变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期末论文 以村落宗族变迁角度分析家乡的变化 [摘要]宗族研究一直是许多学科研究的热点问题,此类的研究文章也可谓是汗牛充栋。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由于政策的放宽,许多地区的宗族文化开始复兴。于是,这种现象又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但是,在人们的探讨中却一直忽略了一个领域,那就是没有复兴的宗族研究。本文以家乡李曹村为例,从个人的日常生活出发,探究改革开放以来村落宗族变迁。 [关键词]家乡变化;宗族变迁;村落 传统时期的宗族组织通过修祠、修谱、祭祖、祖田、义学、规范人伦、扶助幼弱、一致对外等外显性的形式强化自己的存在,本文考察的李曹村可以说是一个宗族部分复兴的村落,李曹村的李氏宗族仅保留下了修祠、修谱和有限的祭祖。显然,这种复兴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复兴,而宗族的实质并没有复兴,因此只是一种有限的复兴,换言之,是一种处于衰落状态的宗族。尽管如此,考察这种部分复兴的宗族和个人生活实践的关系、与村落社会的关系,进而弄清楚宗族是如何化约为个人的日常生活实践的,这正好也可以说明个人生活实践对宗族的影响,获得理解宗族的另一种视角,从而与复兴宗族相参照,更加深刻地理解宗族的存在与发展及其对村落社会的意义。 一、村落环境与宗族 李曹村隶属于安徽省亳州市方山乡,位于方山乡最南端。李曹村全村由街路头和龙现两个自然村组成,辖 9 个村民小组。一条公路自南向北穿村而过。村委会爱村楼、龙现小学、李氏宗祠和老人协会等公共设施基本上位于村中心,基督教堂也在离村委会不远的地方。人们房前屋后凡是有水的地方都养有田鱼。村里的菜市场在老人协会前的场子上,几家杂货铺出售人们日常必需品。村子里有许多以前修建的老房子,规模最大的就是村民李乾奎家的延陵旧家。现在人们建房则多采用欧式的洋楼别墅。近年来,因为旅游业不断发展的关系,有的人办起了农家乐,也有人开始大规模养田鱼。李曹村最大的特色是稻田养鱼,其历史已有 700 多年。在李曹村,家家户户都养田鱼,人们将田鱼做成田鱼干出售或者送人。除此之外,李曹村的另一大特色是华侨众多。目前,全村有 700 多人侨居全球 50 多个国家和地区,绝大多数家庭都有亲戚在国外,整个李曹村只有 7 户人家没有华侨。一般情况下,一个人出国之后,他就会带动其亲戚朋友出去。华侨在国外大多从事餐饮行业,也有创办服装工厂,经营批发零售业务的。人们虽然出国去了,但大多具有浓厚的爱乡爱家意识,大力捐助家乡各项公共设施建设。 李曹村居民以李姓和杨姓为主,李姓占绝大部分。目前,李姓共有 703 人,杨姓不足百人。与方山乡其他地方的情况一样,不论李姓还是杨姓,年轻人大都出国去了,村里只留下老人和孩子。老人和孩子的经济来源就主要靠他们在国外的亲人的汇款。 宗族的存在形态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物质性的存在,一种是精神性的存在。物质性存在具体表现为各种各样的宗族活动,以及宗族的物质载体——宗祠、族谱、祖坟和族田等方面。精神性的存在则表现为家庭与个人的日常生活与人们在生活中予以内化的族内观念。 (一)宗祠 宗祠,是一个宗族最直观具体的外在表现,因为宗祠供奉着祖先的牌位,形成了一个家族精神信仰的神圣空间,它将老去的先人与健在的后辈紧密地联系起来【 刘晓春:《仪式与象征的秩序--客家村落的历史、权力与记忆》,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年,第 108—119 页 】。以前的宗祠不仅是人们祭祖的场所,有的宗祠还建有义学以教育族中的儿童,拥有族田以支持祭祖的延续,立有族规以教导族人敬老爱幼、勤劳守纪。新中国建立以后,大部分地区的宗祠、族谱都被焚毁,族田被收为国有分配到户,义学被破坏,族规消失了。有的即使祠堂仍在也被挪作他用,或者被村委会占用办公,或者当做保管室,或者改造成了村里的小学,祭祖等活动被称为封建迷信而受到政府的禁止。改革开放以来政策逐渐放宽,许多地方的宗族文化开始复兴,修宗祠、修族谱之风大行。然而,这种复兴毕竟是有限的,有的只是形式上的复兴,有的也只是族中积极分子的行为,并不能唤起所有族人的同族观念并参与到他们的活动中去。 李曹村的李氏宗族就是这样,经过 20 世纪 90 年代时的大修,宗祠建筑得到部分恢复,牌匾也都新做了起来。但是村中的卫生室还继续在其中发挥着自己的功能。正门上放着一块“李氏宗祠”的大匾,门前走廊外的木柱上悬挂着“族聚龙谷起宗支,世系库村来派脉”的木质对联。宗祠大门之后的戏台还在使用,据村民讲不久前还演过几场戏,被村里用来进行孤寡老人救助款的发放仪式。戏台下和两侧的楼上放着族中许多老人为自己准备的棺材。中庭也有许多“世泽绵长”、“叙伦”一类的牌匾。宗祠最里侧的香堂中也只见几个香炉,却并没有任何的牌位和祖先画像。李氏宗祠是在第五世
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