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击性行为的自我效能感和行为反应后果的评估.ppt

攻击性行为的自我效能感和行为反应后果的评估.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攻击性行为的自我效能感和行为反应后果的评估

THANK YOU 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 A 班杜拉对自我效能感的定义是指“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班杜拉认为认为除了结果期望外,还有一种效能期望。结果期望指的是人对自己某种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如果人预测到某一特定行为将会导致特定的结果,那么这一行为就可能被激活和被选择。 B 自我效能感: 以往的研究发现,与非攻击儿童相比,攻击性强的儿童对自己通过攻击性行为方式解决问题常常估计过高,对攻击行为的后果常常抱有乐观的期待。再对自己通过攻击性行为的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估计上,男生常常高于女生。在对攻击行为的后果的期待上男生常常比女生更加乐观。 A 本节研究拟用过问卷调查来探两类(工读生、普通人)两种性别的学生在攻击性行为的自我效能感和行为反应的后果的评估上是否存在差异,是否和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 B 一、研究设计 本节研究拟通过集体问卷测验的形式进行测量,以59名工读生(男生43名,女生16名)和100名普通生(男生53名,女生47名)为研究对象,年龄为12~16岁。 A 工读生是指那些年龄在12~17岁,有严重的情绪与行为问题的特殊学生,在我国这类学生主要集中在工读学校。事实上,这类有严重情绪与行为问题的学生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不仅包括工读生,在普通生中、小学学生中也占5%~9%的比例。攻击性行为在工读生中是一种比较突出的社会行为表现方式。在认知行为上,工读生是一个特殊群体。 B 1.被试: 问卷包括以下五种认知(五个量表尺度): ①对攻击性自我效能的感知(儿童对自己采取攻击性行为的能力的自信) ②期待攻击性行为能给他(她)们带来地位和实质性奖励 ③期待通过攻击性行为能使对方遭受伤害,能给对方带来痛苦 ④攻击性行为的价值和作用表现在获得地位和实质性的奖励上 ⑤行为的价值集中在能给对方造成痛苦和伤害上。 问卷的每一个量表尺度有2个测试题目,共有10道测试题目。每道测试题目都假设被试正在经历一种来自同伴的较温和的激怒,每一种题目都描述了四种不同的选择,参与者要确定哪种形式更适合自己,不同的测验选择分别记1.2.3.4分。 被试应该按他们的实际能力做出反应,而不是他们自己愿意怎样表现(有些题目是反向计分),总分数的为10~40。调查问卷的结果用软件SPSS8.0进行统计处理。 本节研究还采用访谈法让工读生回忆以往日常生活中类似的人际冲突情境中,他(她)的真实感受,如何想的,如何做的,为什么这样想和这样做。 两组被试对攻击性行为自我效能感和结果评估调查研究差异的分析。 A 两组被试对攻击性行为自我效能感和结果评估调查研究的性别差异的分析 B 二、结果与分析 表12 两组被试对攻击性行为自我效能感和结果评估的调查研究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分析 注:I. 攻击性行为自我效能感;II. 期望获得奖赏;III. 期望受伤害者遭受痛苦 IV. 奖赏的价值;V. 受伤者遭受痛苦的价值 组别 I II III IV V 工读学生(n=59) SD 5.0508 5.6610 5.4068 5.9831 5.6610 M 1.5583 1.6147 1.6517 1.5443 1.7182 普通学生(n=59) M 3.4100 4.9200 5.2300 4.3300 3.9700 SD 1.1984 1.4262 1.6197 1.5255 1.4802 比较项目 T df P Ⅰ攻击性自我效能感 Ⅱ期望获得奖赏 Ⅲ期望受伤害者遭受痛苦 Ⅳ奖赏的价值 Ⅴ受伤害者遭受痛苦的价值 7.444··· 3.012··· .660 0.550··· 6.551··· 157157157157157 .000 .003 .510 .000 .000 表13 两组被试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 从该表可见,除了第三个量表尺度期望受伤害者遭受痛苦中两组的差异不显著以外,其他四个量表尺度均表现出非常显著的差异。表明工读生对攻击性行为肯定的认知远比普通生要强烈。 表14 两组不同性别的被试攻击性行为自我效能感和结果的总和的平均数和标准差 组别 性别 人数(n) 总和均数(M) 标准差(SD) 工读学生 女 16 27.3023 6.1536 男 43 29.0000 3.9493 普通学生 女 47 20.7234 3.9176 男 53 22.8679 2.6268 组别 Ⅰ Ⅱ Ⅲ Ⅳ Ⅴ 工读学生 男 (n=43) M 5.2500 6.3750 5.5625 5.8750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