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纳蕤思主义看《道林·格雷画像》中镜像关系
从纳蕤思主义看《道林·格雷画像》中镜像关系 摘 要: 在纪德《纳蕤思的解说》之后,纳蕤思临水自鉴的形态逐渐变成一种具有特定内涵的意象形式。王尔德《道林
关键词: 道林 王尔德 纳蕤思主义 镜像
一、纳蕤思主义的内涵
纳蕤思的形象出自希腊神话,指的是一位爱上自己影子的美貌少年。受到诅咒的纳蕤思在偶然的一次临水自鉴中爱上了自己的影子,也因为这种无法实现的爱恋最终死去。1890年,22岁的英国青年纪德撰写了著名的《纳蕤思解说――象征论》,从此蜚声法国及世界文坛。纳蕤斯逐渐成为法国象征派艺术传统中的一个重要原型,而纳蕤思主义成为具有定向内涵的文学专用名词,在欧洲广为使用
纪德在《纳蕤思的解说――象征论》中塑造的纳蕤思是一个纯洁无知的神,在命运的冥冥推动与臆想之中,不断追求理想的乐园。乐园真的存在吗?当乐园中的亚当产生了想看到自己的欲望时,乐园便开始一步步破碎。当冲破和谐、突破原有固定形态的欲望开始产生时,亚当不再是一个旁观者,不再是原本的亚当。从一个更抽象的角度来讲,可以看作 “我”就不是“我”了,在认识自我以后,产生了一种追求“本我”的欲望
1923年,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提出“本我、自我、超我”①的概念,“本我”(完全潜意识)代表欲望,受意识遏抑;“自我”(大部分有意识)负责处理现实世界的事情;“超我”(部分有意识)是良知或内在的道德判断
纳蕤思是符合弗洛伊德心理动力论的一个完美原型。在水中看到自己的纳蕤思爱上了自己的容貌,也因为这种不切实的追求郁郁而死。纳蕤思看到水面的第一眼是惊艳于自己的美貌,之后产生欲望,而产生欲望后,他所看到的水中的投影已经不是现实的自我的容貌了,他不可避免地在后来的凝望中有意识或有意识地投射自己的主观情感,这时他所看到的是他想看到的自己,一种艺术化了的自我。所以纳蕤思最终向往的是艺术化的自我的美,艺术在他眼中超越了现实
纳蕤思的“自我”是现实中的自己,“本我”是水中的自己,“超我”的一面则体现在他的“远观”,当纳蕤思发现伸出双臂想要?肀А白约骸保?只会搅动水波时,他选择远观,可以说这是一种理性而寂寞的方式,永远不会拥有,却也不会毁了水中的美貌
纪德在《纳蕤思的解说》中通过一种自恋主义表现对艺术化的美的追求,显然纪德是矛盾的,他推崇人对“本我”的追求,追求开始的同时,毁灭也就开始,在现实中追求不现实,自恋与自毁同在。而悖论永远存在,我们永远只能在镜子中照见自己的模样,到底是现实中的我是真我,还是镜中的我是真我已经无法判断
总的来说,十九世纪末,纪德提出的纳蕤思主义提供了一种幻想性的理想艺术形式,而这种艺术形式与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论不谋而合,作为一种符合人类普遍心理的艺术形式,被赋予更宽泛的母题意义
二、画像与道林
在纪德发表《纳蕤思的解说》的同时期,他的好友王尔德开始发表《道林
就像纳蕤思临水看到了自己的美貌,道林“我愿献出世上的一切!我愿拿我的灵魂去交换”时,他与魔鬼之间就开始了一次交易,他拥有了青春不变的美貌,而画像开始随着现实中的作恶而逐渐变丑,当他最后用刀子刺向画像时,自己却丢掉了性命,画像变得像最初一样美,而死去的他“一脸憔悴,皱纹满布,面目可憎”
画像真的变丑过吗?可能有,毕竟小说是超现实的,但也有可能画像从来就没有变过,变的只是道林内心的自己。就像纳蕤思爱上的是投射了主观意识的自己,道林眼中的画像也夹杂着一种主观判断,道林眼中的画像不断变丑,其实说明了道林是认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可耻的,而并不是毫无道德观念的。道林厌恶画像的丑陋、恐惧别人发现真相,但是他并没有直接把画像毁掉,而是把画像藏在小房间中,并在每次做坏事后确认画像的变化,画像的存在时时刻刻提醒着他的不堪,但是道林又无法克制自己的堕落。这种心态是十分矛盾的,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自虐倾向,明明追求着无道德的享乐生活,却偏偏摆脱不了道德的束缚
可以说王尔德安排的画像的变与人的不变是很有意味的。第一,他将人的灵魂进行了外化,通过画像的变化,将人的灵魂的变化变得可视。第二,这种可视的变化暗示着道林对自己的一种认识。画像与人物的关系构成了整本书的主线
三、道林
《道林德写得很赤裸,不论是巴兹尔对道林说的“我要一个人占有你”,还是刚开始懵懂的道林对亨利的追随,都表现出一种超出友情的暧昧。但同时我们不能用简单的“同性恋”定义这种感情,可以看到全书从头到尾对巴兹尔、道林“我爱你”三个字
从纳蕤思主义看,这种感情不难定义,可以说“我们想要拥有的都是自己想要成为的”,巴兹尔、道林
王尔德将刚开始出场的道林塑造成一个纯洁、美貌的少年,道林可以说是一个人的“自我”,他是一个成长体,他可以有意识地进行一种人生的选择,而巴兹尔和亨利可以说是完成体,巴兹尔代表理性、道德,也就是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