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朱迪特·戈蒂耶眼中中国古诗
朱迪特·戈蒂耶眼中中国古诗 摘要:朱迪特19世纪浪漫主义女作家,其作品多围绕“东方古国”,她尤其钟情于中国,对中国的热爱始于中国古诗。鉴于有关朱迪特的生平及《玉书》的主要内容已有研究,毋庸赘述。而各方大都忽视朱迪特其他描写中国古诗的作品,故本文将对其作以梳理,结合《玉书》,探讨朱迪特对中国古诗的认识
关键词:朱迪特
法国19世纪以前那些关于中国的著作,多出自耶稣会士,他们往往都到访过中国。然而朱迪特Judith Gautier,1845―1917)自诩是“中国人、中国公主的再生”,究其一生也没去过中国。在她看来,诗歌是一把打开中国大门的神奇钥匙。事实上,诗歌也是她梦想中国的开始。从1864年的《中国主题变奏曲》(Variations sur des thèmes chinois)第一次发表在艺术家杂志(LArtiste),到两年后的《玉书》(Le Livre de Jade, 1867)的初版;在《玉书》多次再版期间,她笔耕不辍,还专门为中国古诗写了一篇介绍性文章《中国诗歌与诗人》(La poésie et poètes),收录于1879年出版的《奇特民族》(Les Peuples étranges);之后,她将《中国诗歌与诗人》做以更改,以《中国诗歌》(La Poésie)为题放入她在1911年出版的《美丽旅行之中国》(Les beaux voyages en Chine)一书中。与中国古诗有关的作品几乎贯穿在她的一生,激发了她少女时期的文学才情,陪伴她度过与孟戴斯离婚之后的痛苦岁月,甚至见证了她在晚年(1910)进入法国龚古尔文学院,成为第一位女院士的荣誉。而她是如何结识中国古诗?又如何理解中国古诗?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论述与分析
一、缘起中国古诗
朱迪特“异国”之列;另一方面他认为中国是诗歌之源,添加中国元素可将简单的叙述变为富有诗性色彩的古诗,而且汉语的暗射性特征可使作品尤具神秘性。他于1846年发表的文学作品《水上楼阁》(Le pavillon sur leau),就是以“满腹才情的中国女诗人―于琪婉(Ju-Kiouan)”为主人公,将中国古诗的意象融入西方创作的同时又借汉语独具的暗射性,为其蒙上一层神秘的中国诗性面纱。泰奥菲尔对中国文化以及古诗的借鉴、吸纳与再创作无形中也激发了自己女儿对中国古诗以及中国的向往与想象。据朱迪特朱迪特学汉语,为她安排中文家庭教师―丁敦龄,“建议她挖掘这个黄种人的学问,去看看他那昏暗的大脑深处究竟藏了什么。”在朱迪特创作《玉书》(Le Livre de Jade)期间,为了能够让她将手稿带回家中继续研究,泰奥菲尔利用自己在文学界的声望,为自己的女儿牵?搭桥、提供各种帮助。父亲的大力支持为朱迪特《玉书》的完成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而且这位作家父亲常与朱迪特互通信件,时时关注自己女儿的写作进度。朱迪特曾在信上承诺《玉书》的手稿一经完成,就立刻寄给父亲。她还坦白自己的所作全为父亲。可见,在朱迪特的心中泰奥菲尔不仅仅是父亲,更是她在文学生涯中的精神支柱
然而真正带领朱迪特深入了解中国古诗的人是她的中文家庭老师―丁敦龄。他由著名考古学家克莱蒙Clermont-Ganneau)引荐给泰奥菲尔并于1862年正式成为朱迪特的家庭教师,教她汉语以及与中国文化。在丁敦龄的教导下,朱迪特不仅对汉语、中国古诗以及中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还促使她萌生了翻译中国古诗的想法。朱迪特承认“这是一项最艰难的工作,连最专业的汉学家都望之却步的工作,而这个工作就是翻译不可译的中国古诗。”然而《玉书》的第一版就收录了71首中国古诗的译文,这仅是一位只能结巴讲汉语的初学者所能完全应付得了的?这其中丁敦龄的作用是不可小觑的。在朱迪特的笔下,这个可怜的中国人失去了安逸的生活。没有慵懒的午休;不能沉浸在扶手椅的深情臂弯中;也无法在花园的长廊中闲情漫逛,有的只是搜集汉语字典中的214个部首还有陪自己时常出入皇家图书馆,誊抄、编译中国古诗。而纵观她所有描写中国古诗的著作,《玉书》是最集中、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一部作品。对朱迪特而言,如果没有丁敦龄的指导与帮助,《玉书》恐怕难以问世。事实上,朱迪特并没有忘却丁敦龄对她的帮助。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在《玉书》第一版的题献里,她特别标注:致中国诗人,丁敦龄。作为朱迪特的中文家庭教师、创作《玉书》的参与者,丁敦龄是她真正与中国古诗结缘的纽带、桥梁和摆渡人
二、“玉”见中国古诗
在朱迪特“俄尔甫斯早12个世纪”,比“大卫与荷马早15个世纪”,其历史悠久,形式也随朝代的更迭呈多样化发展。她借鉴中国人对古诗脉络发展,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认为中国古诗植根于《诗经》时期,在李陵、苏武生活的汉武帝时代发芽,又于汉魏时枝繁叶茂,而在唐朝开花结果。朱迪特对中国古诗的阶段性发展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