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元弼佚作《经学通义》述略.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曹元弼佚作《经学通义》述略

曹元弼佚作《经学通义》述略   摘 要: 《民国时期经学丛书》收录的民国间油印本《经学通义》不著撰人,据考证作者是近现代经学大师曹元弼。此书与曹氏《孝经学》内容基本吻合,唯《经学通义卷又一》这一卷内容为其佚作,试对该卷的内容、性质、价值等做一讨论 关键词: 曹元弼 经学通义 孝经学 六书 一、《经学通义》作者考 林庆彰先生主编的《民国时期经学丛书》第六辑第1册收录据民国间油印本影印的《经学通义》,不著撰人。该书主要列有《孝经总义》、《要旨》、《略说》、《曹元弼考正〈经典释文〉〈孝经〉叙录》、《经学通义卷又一》等篇目 从书中屡见的“元弼”、“元弼案”等字眼,又第17页有双行小字云“凡元弼自著之书,已刻或未刻而已成者,与诸家书一例辑录。其条记未成卷帙者归入案语”①,可知此书与曹元弼关系密切 曹元弼(1867―1953),字谷孙,又字师郑,一字懿斋,号叔彦,江苏吴县(今苏州市)人。肄业于江阴南菁书院,师从黄以周等人,光绪二十二年(1896)进士。官太史、翰林院编修。由于读书太过用功,二十多岁就因用眼过度而几乎失明。沈文倬、王欣夫、唐兰、钱仲联、王蘧常等近现代著名学者均出其门下。生平详参王欣夫《吴县曹先生行状》 曹氏专精三礼,著述宏丰,编撰有《礼经学》、《礼经校释》、《周易学》、《周易郑氏注笺释》、《周易集解补释》、《古文尚书郑氏注笺释》、《复礼堂文集》、《复礼堂述学诗》、《大学通义》、《中庸通义》、《经学文钞》(与梁鼎芬合撰)等。曹氏与《孝经》有关的专著,《中国古籍总目》著录有6种,其中《孝经学》与此《经学通义》的内容大体吻合 《孝经学》共七卷,篇目依照张之洞《守约篇》提出的七条“提要钩玄之法”排列,依次是《明例》、《要旨》、《图表》、《会通》、《解纷》、《阙疑》和《流别》。《经学通义卷又一》之前的内容与《孝经学》之《明例 《经学通义卷又一》这一卷并没有和《孝经学》一起刊行,亦不见存于曹氏诸书,可定为佚作 二、《经学通义卷又一》的内容和性质 《经学通义卷又一》起125页,迄148页,每页13行,行20字,间有双行小字。此稿主要内容是曹氏对于小学的一些认识和见解,尤其是对《说文》“六书”理论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剖析,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曹氏云: “六书之学,古人童而习之,易知易能,故尽人可学,尽人可用。古之时,无一人不识字,故教化易明,功业易立。今之人苟尽能识古人之字,则人人能解经,人人知忠孝大义耳。目不能涂以邪说,心力知所用,以立功立事,拨乱反正,转弱为强,万事根本将于是在矣。今辑《说文》、《尔雅》以下各书要义,依先生(指张之洞)所举五事次而列之,益以微言大义,俾初学与《孝经》并习,一览而悟云。” 此稿的编撰体例、主要内容和宗旨,于此可见一斑 张之洞在《守约篇》中提出“小学但通大旨大例”,包括了“解六书之区分”、“通古今韵之隔阂”、“识古籀篆之源委”、“知以声类求义类之枢纽”和“晓部首五百四十字之义例”等五个方面,曹氏即据此“次而列之”,并“益以微言大义”,或援引众家之说,或附以己意,冠以“元弼谓”三字作为区别。但是此稿仅列“六书区分”一事,其余四事均未论述,盖为残稿或未竟之稿。《吴县曹先生行状》云: “未几,文襄(指张之洞)命编十四经学,立治经提要钩玄之法,约以明例、要旨、图表、会通、解纷、阙疑、流别七目。先生以兹事体大物博,任重道远,发愤覃思,闭户论撰,寝食俱忘,晷刻必争,冀速揆于成。已刻者《周易学》八卷、《礼经学》九卷、《孝经学》七卷。刻而未竟者《毛诗学》、《周礼学》、《孟子学》若干卷。其《论语学》则改题曰《圣学挽狂录》者也。” 则不惟此稿,《毛诗学》、《周礼学》、《孟子学》等均“刻而未竟”,未得刊行。《汉书义卷又一》列于《孝经学》之后。之所以题为《卷又一》而不作《卷二》,是因为“《孝经》、《说文》??并习之”,即二书处于同等的地位,相辅相成 曹氏开篇便强调了小学的价值和意义,他指出: “圣人爱敬天下之道在经,而经之义明于辞,经之辞成于字。不识唐虞三代之字,不可以读唐虞三代之书,即不能以唐虞三代圣人爱敬生民之道爱敬君亲,爱敬天下。是故正人心,启众智,合众力,自发明圣经大义始;明经义,自识文字、声音、训诂始。” 段玉裁谓“六书者,文字、声音、义理之总汇也”,张之洞列”解六书之区分”为五事之首,曹氏依之,列许慎《说文解字“文字”、“六书”的定义,并节选段玉裁注,唯“转注”释义下并列徐锴、江声之说。曹氏自己“益以微言大义”者,仅见于转注、假借下,余则悉从段玉裁之说 三、《经学通义卷又一》的学术价值 《经学通义卷又一》的学术价值,最主要集中在对“六书”的研究,尤其是对转注辨析旧说,阐述己见,颇为精彩。《说文》将转注定义为“建类一首,同意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