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气”论的文章学意义.pdf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文气”论的文章学意义论文

摘 要 摘 要 摘摘 要要 “文气”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精髓,建立在 “气” 论哲学的基础上,其 发展历程为:自然之“气”——哲学之“气”——文之“气”。 即“气”最早是 一个物质概念,后从自然之气向生命体气潜在引申,文字学意义上的“气”逐渐 成为一个哲学范畴,继而进入美学领域。这种气论哲学开始萌芽并形成于先秦, 成熟于明清时期,“气” 论哲学以其独特的思维方式浸透了中国文化的思想核心。 “文气”论从滥觞至成熟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首先,孟子的“知言养气” 说是文气说的滥觞。其次,魏晋南北朝“文气”论体系基本形成。曹丕首开“文 气”论先河,正式确立了以气论文的传统。但他主要从先天之“气”即天赋方面 来论述气。刘勰继承并发展了曹丕的观点,系统地将这一概念运用于文学理论。 第三,唐至明代古文论家的实践和理论创新。唐代的韩愈提出了著名的“气盛言 宜”说和“立言养气”说。到宋代,苏辙在继承孟子、韩愈“养气”说的基础上, 进一步提出“外游”说。第四,清代文论家创作、批评实践后的完善补充。清代 的桐城派是中国古代文论的集大成者。其中“桐城三祖”之一的刘大櫆关于神气 与音节、字句的辩证关系的论述是其对“文气”理论最突出的贡献,之后桐城派 后学发展出“因声求气”的理论。在“养气”、“神气”之外,刘熙载提出了“炼 气”说。 在漫长的发过程中,“文气”的内涵不断被后继者赋予新的内容,目前学术 界对于“文气”内涵的阐释主要有:作品气势说、作品声律说、生命力说、作家 才性说、才性风格说。中国传统文学中“文气”的美学追求主要有“气韵生动”、 “一气贯之”和自然、纯真之美。可以说,整个中国古代文论发展史就是以“气” 贯穿的文学审美史。 “文气”在文学创作过程中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为虚静之气和发愤著书。虚 静论以庄子为代表,之后经过陆机、刘勰等的不断补充,获得了更加丰富的内涵。 虚静之气,可使创作主体陶冶出空明澄澈的审美心态,轻松自如地写作构思。发 愤著书,作为创作的心理学命题被正式提出,始于汉代的司马迁,与此前后呼应、 一脉相承的是韩愈提出的“不平则鸣”,是创作主体进行文学创作的深层动力源 泉,使作品具有一种昂扬的“盛气”。“文气”对文学作品的本质观照主要表现为 作品的气势、美感、气脉、风格、精神、结构布局、语言表达、声调等多种因素 的整体性显示。 II “文气”论的现代价值主要表现为:第一,人格修养的建设意义。“文气” 论对于有助于创作主体的品德精神、人格、艺术个性等的建设。第二,对文学创 作的指导意义。“文气”贯穿于创作活动的始终,从创作冲动的兴起,到创作构 思、落笔成文等都有精辟的论述,与今天的文学创作是同源相通的。第三,对文 学批评的借鉴意义。主要表现为以“气”论人,文如其人,应用于文学领域,多 以“气”论文。以此为基础建立人文统一和公正客观的文学批评方法。第四,对 当代文学、尤其是网络文学的现实意义。传统的“文气”论,对当代文学,尤其 是网络文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的解决,可以起到一种整合、指引的作用,不仅具 有理论意义,也具有实践意义。 关键词: 气 文气论 文章 文学批评 人格修养 III Abstract Abstract AAbbssttrraacctt “Wen Qi”, which is also called Spirit of Writing, is the essence of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theorie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Qi philosophy, its development history is from the “Qi” of nature to the “Qi” of philosophy, and then to the “Qi” of writing. Originally, th

文档评论(0)

qianqian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322413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