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梁启超的古籍整理思想.pdf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略论梁启超的古籍整理思想.pdf

略论梁启超的古籍整理思想 安尊华①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贵州 贵阳 550002) 内容提要:梁启超在综合考辫前辈学者整理古籍的基础上,从事古籍整理实践,认为整理古籍是旧学中很重要 的一件事,整理古籍要有大胆的怀疑精神,求真是其终极目的,又归纳了四种校勘方法,提出检验辑侠优劣的四个 标准。这些思想,对于我们今天从事古籍整理与研究仍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关键词:梁启超 怀疑精神 求真目的 校勘法 辑侠标准 中图分类号:I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50(2007)01一88-4 一、引 言 在中国学术史上,清代乾嘉学派一反明代末流做学问空疏的陋习,潜心研究古籍,对经学、史学、小学、音 韵学及先秦诸子百家进行注释整理,硕果累累。他们的好古学风,以诵习经史相淬励,引起了许多古书的复 活,影响了近代思想,其 “实事求是”的治学精神更为后人所推崇。梁启超就是极力推崇乾嘉朴学求实精神 的大学者,他总结清代学者整理古籍的成绩,摈弃了繁琐的考据学风,继承 “求真”、“求实”的治学精髓,提出 自己的观点,形成了系统的古籍整理思想,对今天的古籍文献整理与研究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二、梁启超的古籍整理思想 (一)怀疑精神是考证古籍的前提 梁启超在 《中国历史研究法》中,用大量篇幅论述文献史料,其中贯 穿了一条红线,那就是大胆的怀疑精神。这一精神影响了上世纪20年代的整理国故的运动。以胡适而论, 他对史料的态度是 “宁可疑而过,不可信而过”。梁启超对于古籍史料自始至终都抱定怀疑态度:“采取资料 的原则,与其贪多而失真,不如极谨严,真可信才信,无处不用怀疑的态度。”川无处不用怀疑的眼光,不迷信 史料,认为 “任何名著总不免有一部分不实不尽之处”,强调 “治史者明乎此义,处处打几个折头,庶无大过 矣”’]〔治学要以求真为本,读书不可盲从,即使用第一等史料来立说也会导致谬误,还要有一种大无畏的精 神,不苟同任何人,苟“不惬于吾心,不妨持异同,但能得有完证,则绝无凭藉之新说,固自可以成立也”[310 梁启超晚年从事古籍整理,有诸多原因,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在政治生涯中已不能东山再起,转而从 事学术研究,回归学术。在他看来,与神学、玄学不同,古籍整理时刻都应采取怀疑的态度,因为任何名著、任 何古籍史料都不可能完全忠实地反映客观事实的本来面目,“治玄学者与治神学者或无须资料,因其所致力 者在螟想,在直觉,在信仰,不必以客观公认之事实为重也。治科学者,无论其为自然科学,为社会科学,周不 恃客观所能得之资料为其研究对象”0。[4]研究整理古籍离不开客观的资料作对象,而古籍港如烟海,不能一 跳而就。于是他提出,从事古籍研究,首先要有怀疑精神,涉及三个方面:一是对于那些历史事实明知极不可 信而苦无明确反证以驳倒的;二是对史书记载的历史上事件,同样必须持怀疑态度;三是对于历史事实,由于 种种关系,绝“对确实性很难求得的时候,便应采取怀疑的态度,或把多方面的异同详略罗列出来。”乙’」梁启 超的这种怀疑精神,源于康有为,但对康亦心存疑虑,说 “至于我,虽然勇于疑古,比起他们也巳瞳乎其后。 我生性便如此,一面尽管疑古,一面仍带保守性。当我少年帮助康先生做 《新学伪经考》的时候,虽得他的启 发思想的补助不少,一面也疑心他不免有些武断的地方,想修正其一部分。,,6]在梁启超看来,对于任何古籍 都抱定怀疑态度,再从事整理和研究,才有可能得出正确的成果。其逻辑思路是怀疑— 整理— 成果。概 ① 作者简介:安尊华(1966一),男,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 略论梁启超的古籍整理思想 而言之,大胆的怀疑精神是古籍整理的前提。 (二)求真是考证之目的 孟子曾一说:尽“信《书》,则不如无 《书》0。。。”””7,7J司马迁曾“考信于六艺”,唐刘知 几开创辨伪之风,认为五经和上古之书真伪不分。宋代胡应麟 《四部正讹》提出了系统的辨伪原则。清代阎 若珠 《尚书古文疏证》、胡渭 《易图明辨》最有名。崔述 《考信录》辨伪方法精妙。梁启超整合前贤的基础__匕 把鉴别古籍史料总分为两类:正误鉴别和辨伪鉴别,“史料以求真为尚,真之反有二,一曰误

文档评论(0)

带头大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