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王好战请以战喻》.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芬芳的譬喻 ——孟子《王好战,请以战喻》教学设计 厦门英才学校 汲安庆 教学目标: 1、了解孟子譬喻的3种表现形式; 2、领悟孟子譬喻独特的表达效果; 3、从譬喻入手,把握孟子“王道”学说的基本内涵;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探究性学习之一:了解孟子譬喻的表现形式 1、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疏通了《王好战,请以战喻》这篇课文中的四则选文,并且熟读了课文。这节课,我们将从“比喻”这个角度切入,力求比较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切实感受一下孟子比喻的艺术魅力,还有他通过比喻所传递出来的“王道”学说的基本内涵。 孟子好用比喻,善用比喻的特点,古人早就发现了。比如东汉的学者赵岐说孟子“长于譬喻”,这里的譬喻就是比喻的意思,清代学者方宗诚说孟子“设喻奇幻,有锋铓。” 那么,本课的4则选文中,孟子到底使用了哪些比喻呢? 请同学们将课文再浏览一遍,迅速找出这些比喻。 2、交流 A梁惠王认为自己比邻国君王用心——战场上逃了五十步的士兵笑话逃了一百步的士兵。(他们的行为其实没有本质差别); B罪岁——罪兵(向外找原因或者说推卸责任); C那个不择手段去乞食,尊严丧尽,却恬不知耻地骄其妻妾的齐人——当时社会官场上钻营富贵利达的卑鄙无耻之徒。 D 宋国君臣只肯稍微减轻关市之征——小偷由日攘一鸡改为月攘一鸡(宋国君臣知错不改) E “民遇仁君”——“旱苗遇雨”(强烈的渴望、喜悦之情)。 F “民归君王”——“水之就下”(归趋的势头都很强劲)。 4、思考:四则选文,用了 6个譬喻,的确体现了孟子论辩好用譬喻的特点。同学们在寻找、体验孟子比喻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孟子的譬喻和现代人使用的比喻似乎有不一样的地方? (A、孟子比喻的形式很丰富,有以句为喻的,比如用“水之就下”比喻“民归君王”;有以段为喻的,如五十步笑百步;还有以整篇文章为喻的,如齐人乞墦。B、孟子以事来比喻多于以物来比喻,这便带来了他比喻的寓言色彩。比如五十步笑百步,罪岁与罪兵,齐人乞墦,月攘一鸡,不仅带有一定的故事性,表达了一定的寓意,而且将人物的性格特征也顺带刻画出来了!) 二、探究性学习之二:感悟孟子的譬喻“长于”何处 A、长于譬喻的表现之一:执着地“以喻言志”。 1、导入:如果说孟子的譬喻是“宾”的话,那么譬喻传递的道理则是“主”了。现在我们不妨细细品味一下这些譬喻,看看孟子通过譬喻传递了怎样的思想。 2、学生齐读《寡人之于国也》的第一自然段,思考:梁惠王自觉比别的国君治国更尽心,可是孟子却用两个譬喻否定了他。五十步笑百步是指梁惠王的做法并不比别的国君高明多少,和别的国君并无本质差别。罪兵之喻更指出正是梁惠王自己“不知检”、“不知发”,才使得生灵涂炭,梁惠王不从自身找原因,却推卸责任,怎能期望老百姓增多呢?我们不禁要问:在孟子看来,国君到底该怎样做呢? 3、交流。使老百姓养生丧死无憾;使老百姓数口之家无饥;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多找自己的原因,反身而诚的思想。 4、你们是怎样看待孟子的这种思想呢? (这种关注老百姓的生存权,受教育权的思想实际上正是孟子“以德行政者王”的“王道思想”的一种体现!后文无论是指出关市之征的不义,还是希望君王不滥杀无辜,都是在讲“德”,这和当时君王们奉行的依靠暴力实行统治的“霸道思想”是截然不同的。 在孟子的王道思想中,我们还能发现孟子对君民关系的辨证思考。君王爱民、保民、富民、教民,就可以王天下;反之,则会失去天下,成为名副其实的孤家寡人!孟子说“君视民如草芥,民视君如寇仇。孟子使用譬喻a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没有一句话赞美梁惠王。发生饥荒,梁惠王能够移民、移粟,这一点完全可以表扬一下; b比喻中对君臣形象的漫画化,如逃兵、偷鸡贼、齐人的形象刻画,说梁襄王不像人君,都体现了他作为帝王精神导师的心理倾向。孟子曾说自己退居在家,跟王相见的次数太少了,王虽然有智慧的萌芽,自己不能及时帮助他,王不聪明也就不足为怪了。所以说他有一种傲性、刚性在,说他超级气粗,一点没有错! c他和对手的对话不容置辩的语气。比如和梁惠王对话中的反问语气——“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果断语气——“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比如和戴盈之的对话中的无比肯定的语气“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3小结:这些细节无不体现了孟子的傲性、刚性,这种高贵的个性是和他对“浩然之气”的存养是不可分割的。孟子所说的浩然之气“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大丈夫 附板书设计: 芬芳的譬喻 ——孟子《王好战,请以战喻》譬喻探究 4 长 于 譬 喻 以句为喻 以段为喻 以篇为喻 执着地以喻言志 悄然地以喻抒情 巧妙地以喻显智 自信地以喻骋性

文档评论(0)

185****7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