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夹钳自动开启装置性能的有限元分析
冶 金 能 源 Vo1.30 No.1 ENERCY FORMETALLURGICALINDUSTRY Jan.2011 夹钳 自动开启装置性能的有限元分析 康永玲 康永弟 宋方虎 刘 峰 (1.辽宁科技大学,2.鞍钢第一炼钢厂) 摘 要 某钢铁厂使用40t重力式 自动板坯夹钳几年来,其中的自动开启装置经常发生断裂 现象。通过有限元软件,分析了该装置发生断裂的原因,并给予改进的措施。 关键词 夹钳 有限元分析 疲劳分析 结构改进 Finiteelementanalysisoftheclampauto-opendeviceperformance KangYongling KangYongdi SongFanghu LiuFeng (1.Liaoni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2.AnshanIronandSteelCompnay) Abstract The40tgravitationalautomaticslabclamphavebe朗 usedforyears.thephenomenonthat thedeviceopenautomafieaUyoftendoesntwork,analyzedtheeatl$et~offracturingofthedevicebyhte softwareoffiniteelementanalysis,andgavethemeasuresofimprovement. Keywords clamp finitedementanalysis htefatigueanalysis structureimprovement 夹钳是冶金行业 中最重要的板坯吊运工具, 自动开启装置会在一落一起时旋转 90。,可 广泛用于钢铁冶金企业炼钢厂连铸车间及热轧厂 以由图1的展开 图说明。通过 自动开启杆触碰 , 板坯库 内的冷、热板坯的搬运和装卸。自动开启 固定销轴在 自动开启杆滑道里强行使 自动开启杆 装置是重力式夹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结 旋转,而且是沿着角度分配有规律的旋转,使下 构简单、维护方便、工作可靠而成为夹钳开启的 横梁 自动脱开或锁住 ,控制夹钳循环工作。 一 种主要方式…。 2 自动开启装置断裂原因分析 某冶金厂在使用40t重力式 自动板坯夹钳几 年来,反映其 自动开启装置经常发生断裂现象。 首先利用 SolidWorks软件建立零件的三维模 自动开启装置是板坯夹钳的关键件,板坯夹钳的 型并对其进行相应的干涉分析。干涉分析包括结 夹紧、放松全部工作过程都要靠它来保证,其强 构干涉分析和机构干涉分析,以保证结构设计合 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机的工作效率。如果设计 理的情况下,进一步保证机构设计的合理性,使 不当,将会导致在夹持物料过程中可能产生物料 坠落等事故。由于作业场地的危险性较大,一旦 出现事故,轻则砸坏设备、影响生产;重则机毁 人亡,所以对它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1 自动开启装置的结构及原理 自动开启装置主要由三部分组成:自动开启 座、固定销轴、自动开启杆。当吊钩吊起上部横 梁时,自动开启杆头部为横向,并锁住下横梁, 此时钳腿处于张开状态,为吊J运板坯做准备 收稿 日期 :2010—08—23 1——开启杆 2——固定销轴 3——柱面展开 康永玲(1972一 ),讲师;114051辽宁省鞍山市。 图l 自动开启杆结构 VoI.30 No.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