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攻鼓子的调查与研究.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凉州攻鼓子的调查与研究.doc

凉州攻鼓子的调查与研究   摘要:攻鼓子是在武威城北四坝镇流传了两千多年的一种民间鼓舞艺术。表演者大多是当地的农民。在表演形式上它吸收了“龟兹乐”“匈努羯鼓”和“西凉乐舞”的音乐形式、制作特征和表演形式。凉州攻鼓子服饰独特,表演起来钢劲、勇猛、潇洒、大方,是我国民间鼓舞艺术的一朵蓓蕾。   关键词:凉州攻鼓子;调查;研究      攻鼓子流行在武威城北的凉州区四坝镇,相传“攻鼓子”为苗庄王所创,有一次他被敌人包围后,被围困在城池里,孤立无援,形式非常紧张,苗庄王急中生智,创作并制造了“攻鼓子”,在鼓筒里藏入兵器,在简单的化妆之后,随着社火队出城表演。正当敌人在入神的看着精彩的社火和攻鼓队表演,化了妆的表演者取出兵器攻打围敌,大获全胜。[1]为了庆祝这次胜利,后人把这种鼓舞称“攻鼓子”以示纪念寓其攻敌不惫之意。   一、渊源   在武威及至整个西北地区的汉族音乐和少数民族音乐里鼓是一种最为流行和流传最广的传统乐器。   在古代凉州一带生活着匈奴民族,匈奴族不仅音乐发达而且还是制鼓能手,他们创造过有“音之?I神”之称的羯鼓。正是这样一个鼓舞发达的少数民族,在两千多年前在此地生活过,才有后来人们制造出“西部鼓魂”之称的凉州攻鼓子。元狩二年(前121年),骠骑将军霍去病奉命出陇西击败匈奴收复河西,凉州正式被纳入西汉的版图[2]之后丝绸之路开通,凉州地处丝绸之路的咽喉通道因此也就成了丝绸之路上商旅们的落脚点和商品中转地,固然也就成了河西走廊上的文化交流中心之一,攻鼓子就是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在这里碰撞出的艺术精华。凉州攻鼓子在音乐形式上承袭了由凉州乐舞演变而来的《秦王破阵乐》并且杂以龟兹音乐的节奏型,声音震天动地。   凉州攻鼓子不仅吸收唐十乐中的西凉乐,龟兹音乐的特点,而且还吸收了周边少数民族和其他地方的汉族音乐形式和鼓舞的表演形式。唐后这里为吐蕃所据,北宋时党项人居住,元时蒙古人和维吾尔族人所控制此地,时至民国初年还有蒙古人在此放牧。到了明朝以后清政府推行了一系列的屯垦戍边政策,山西、陕西、安徽、江浙一带的汉族人源源不断的迁居石羊河中下游地区的四坝镇和民勤县地区[3]。以上的种种历史事件,使四坝镇一带成了南北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和汉族文化、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汇聚交流之地。攻鼓子就是这种古代西域鼓舞文化和东方汉文化、少数民族鼓舞文化和汉族鼓舞文化、南北鼓舞文化、草原文化和汉文化,交融、渗透、影响、并蓄,产生出来的独特的具有地方风格的鼓舞艺术。   二、特点   “攻鼓子”与一般“腰鼓”“太平鼓”“背鼓子”的风格迥然不同,但是它又在无形之中融合吸收了腰鼓的灵气和太平鼓的雄浑,表演起来非常的自如、潇洒和奔放。   (一)穿着特点   攻鼓子表演者在服饰方面有非常独特的个性,我们知道攻鼓子最早用来打仗解围的,它的表演者是一批武士,因此在穿着和化妆上就有一种威严,冷峻,刚毅的感觉。攻鼓子表演者从头到脚都是以黑色为主,头戴黑?L帽,左右两侧各向上插上野雉翅,帽子两边缀以扇形的白色纸花,身穿黑色太保衣(白色纽扣),下穿灯笼裤,脚穿黑色圆口布鞋,鞋尖缀以红或白的绒球。脸上涂脂擦粉,眉毛粗而上翘,完全一副夜袭敌营的装束,给人一种凶神恶煞的感觉。他们身挎羊皮长鼓,手执枣木鼓槌,表演者个个身强体壮,有观此鼓舞余音三日不绝的感觉。   (二)表演特点   攻鼓子表演时给人一种粗犷、豪放的感觉,表演起来钢健有力,要眼到、手到到、神到,仪表潇洒、干净利落、稳健大方、有轻而重、由急到缓、初似?P泉流水、渐似惊雷奔电的隆隆声击。攻鼓子是武威人民特别喜爱的鼓舞表演形式之一,每逢重大的庆典活动,都会邀请攻鼓子表演团来增进庆典活动的热闹气氛。舞者十几人到几十人不等,阵容雄浑,大鼓击节奏,鼓声飞扬,起落有序。表演时双手拿鼓槌,鼓身紧系腰间,用身体胯部驾驭鼓身。双手各持一槌,有轮击和双击等打法,打法独特,舞姿雄浑。身法则钢健多变,节奏时缓时骤,鼓阵开阔进退,鼓声雄浑激越、充盈天地、气势磅礴、奇伟壮阔,势如万马奔腾,声如春雷滚滚、山河振振,方圆十里皆闻。   攻鼓子的击鼓动作融入了民间武术成分,幅度大,力量强在时而缓慢时而急速的节奏里,表演者忙而不乱阵形不断变化,忽如雁翎般展开,忽如长蛇般疾冲,忽而旋走太极,忽而列成方阵的进退变化,把人们带进了金戈铁马的古战场。如闻刀枪掠过、铁骑突奔,如见浴血奋战、出生入死。这就是被称为西部鼓魂的凉州四坝攻鼓子。   三、传承和发展   凉州攻鼓子是我省第一批被推荐申报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自1957年到现在,凉州攻鼓子在北京以及全国各地演出获得了许多奖项。现在的攻鼓子艺术团已经正式在当地的民政部门和文化部门注册登记,成为了一家合法的民间艺术团体。凉州攻鼓子已成为当地举办节会、开业庆典中不可或缺的节目。这支特殊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