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化因素在中西称谓用语中的差异.docVIP

论文化因素在中西称谓用语中的差异.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文化因素在中西称谓用语中的差异.doc

论文化因素在中西称谓用语中的差异   摘要:众所周知,汉语与英语都是概念明确、讲究众多的语言,仅从称谓用语,便可看出两者的文化差异。本文将从亲属称谓与社交称谓这两大类来进行剖析。   关键词:称谓语;差异;文化透析   中图分类号:H136H03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4-0176-01      一、亲属称谓的差异   中国传统的家庭构成模式是以父子为中心的。在家庭中要严格遵守长幼有序、长尊幼卑的宗法秩序,年龄的大小、辈分的高低是极为重要的区分依据。同辈分的要区分哥哥和弟弟、姐姐和妹妹、伯父和叔父、伯母和婶母。不同辈分的称谓是长辈可以直呼晚辈的名,也可以连姓一起称呼;晚辈对长辈则只能严格按照其相应的称谓来进行称呼,直呼其名是万万不可的。英语中的亲属称谓则不区分长幼,辈分高低也不太讲究。如姐妹、兄弟各只对应一个词:非直系亲属中,长一辈的男性一概称“uncle”,女性一概称“aunt”;而同辈的不论男女,一律称“cousin”。同辈之间,英美人士往往是以名字或昵称相称呼,晚辈对长辈也可直呼其名。在他们看来,这意味着他们之间的亲密无间、关系融洽。   (一)血亲、姻亲称谓的差异   血亲,指的是有血缘关系的亲属;姻亲,指的是有婚姻关系的亲属。男有其宗,女有其族。前者称“宗亲称谓”,后者称“姻亲称谓”。在汉语里血亲称谓和姻亲称谓界限十分分明,即兄弟连襟、姐妹妯娌、伯叔姑婶要严格区分,如伯父、叔父是 血亲,伯母、婶母为姻亲。英语里没有血亲和姻亲的区分。父母的兄弟以及父母姐妹的丈夫都称 “uncle”,父母的姐妹以及父母兄弟的妻子都称“aunt”。当然,在某些非区分不可的场合里,英语中常用“in―law”作这些称谓的后缀,以示与血亲的区别。例如,用“brother―in―law”来表示与汉语相当的大伯子、小叔子等;用 “sister―in―law”来表示与汉语相当的大姑子、小姑子等。   (二)宗族与外宗族称谓的差异   《现代汉语词典》对“宗族”一词的解释是:“同一父系家族的成员(不包括出嫁的女儿)。”因此,爷爷、奶奶、侄儿、侄女、孙儿、孙女属于同宗族,外公、外婆、外甥、外孙、外孙女属于外宗族。在旧中国传统的社会观念中,同宗族的亲戚要亲于外宗族的亲戚。英语亲属称谓没有宗族、外宗族之分。“grandfa―ther”囊括了祖父和外祖父的意思,“grandmother”包括了祖母和外祖母等等。交际中,如果需要明确是“爷爷”还是“外公”,就要单独加以解释,“on my father’S side or on my mother’s side”。此外,“cousin”一词的广泛涵义也说明了英语不区分宗族和外宗族。“堂”和“表”在汉语中分属两个不同的宗族,是绝对不能混淆的。而英语中“cousin”一词不仅涵盖了堂兄、堂姐等,还包括了表兄、表姐等诸多的汉语亲属称谓词,抹去了宗族的界限 。   (三) 亲属称谓的泛化差异   亲属称谓的泛化是指用亲属称谓词去称呼一些既无血缘关系又无姻亲关系的人的现象。如称呼陌生的年长者为“大爷”、“大娘”等,还可以加上职业称呼,如“邮递员叔叔”、“售货员阿姨”等。英语中也有亲属称谓泛化的现象。在英国中部的一些地区,一些传统家庭常将“aunt”和“uncle”用于称呼非亲属成员。例如,称呼父母的朋友为 “UncleTom”或“Aunt Kate”。但英语亲属称谓泛化的现象远没有汉语普遍,小孩子见了不认识的人,一般用“先生”、“女士” 来称呼对方,而对父母的朋友,则可直呼其名。   二、社交称谓的差异   (一)姓名称谓   汉语有关姓名的称谓可谓灵活多样。可称呼“姓+名”、“名”、“姓/名/姓名+称谓词”,还可称呼“小/老 +姓”或“姓+老”。如人们可称“李小明”为 “李小明”、“小明”、“李先生”、“小明先生”、“李小明先生”、“小/老李”或“李老”。称谓的不同,表现出人与人之间的亲疏程度。 英语姓名的称谓比较单一。英语对姓名的称谓形式是“名”和“称谓词+姓”。例如,人们可称“John Brown”为“John”或“Mr.Brown”。英语中没有“称谓词+名”这种称呼形式,如“John Brown”不能称为 “Mr.John”。   (二)职衔称谓   汉语中一般能够表示职业、职务、职称等社会地位的象征词都可用于称谓。除可单用外,还常与姓名连用(姓/名/姓名+职衔)以示认可或尊敬。英语中的职衔称谓局限性很强,一般不用作称呼。例如,如果某人是“老师”或是“建筑师”,人们是 不能称其为“老师/建筑师”的,而应称其为“先生/女士”。社交活动中常用的职衔称谓有:Dr.,pro― fessor等。这些职衔称谓既可单独使用,又可与姓氏、身份等结合使用,但要放在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