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淋巴结病变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颈部淋巴结病变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doc

  颈部淋巴结病变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作者:毛新峰 祝跃明 金中高 赵育英 【关键词】 淋巴结   颈部淋巴结肿大是临床常见病症,可为炎症、淋巴结瘤、结核和转移等病变的表现之一。正确区分这些病变,对临床合理 治疗 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作者对46例经病理证实的颈部淋巴结病变CT资料进行 分析 ,以探讨颈部淋巴结病变的CT诊断价值。   1 材料和 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6例,男27例,女19例,年龄11~84岁,平均56岁。其中颈部淋巴结转移癌28例,恶性淋巴瘤5例,淋巴结结核8例,非特异性淋巴结炎3例,化脓性淋巴结炎2例。临床表现除1例吞咽异物感外,其余均以颈部肿块为就诊原因,其中伴有发热2例,局部疼痛或压痛6例,近期曾有盗汗1例。   1.2 检查方法 采用16排东芝AquilionCT机作颈部平扫加双期增强。常规取仰卧位,扫描范围自颅底至胸廓入口。所有病例均行平扫后加增强,增强时从肘静脉高压注射欧乃派克80~100ml,注射速率3m/s,扫描参数120kV,150mAs,准直0.5mm×16/1mm×16,螺距15,速度0.5s/圈。双期扫描动脉期延迟25~30s,静脉期延迟65~80s。   1.3 诊断标准 按照国际通用七分区法对检出的淋巴结进行分区记录[1]:Ⅰ:颌下和颏下淋巴结;Ⅱ:颈内静脉链上组淋巴结;Ⅲ:颈内静脉链中组淋巴结;Ⅳ:颈内静脉链下组淋巴结;Ⅴ:颈后三角区淋巴结;Ⅵ:中央区淋巴结;Ⅶ:上纵隔淋巴结。   淋巴结病变的CT诊断标准[2]:在CT扫描一旦发现气管食管沟内淋巴结即可确定为病变性淋巴结,但颈部Ⅰ~Ⅵ区以淋巴结最大横径≥15mm,纵隔(Ⅶ区)以淋巴结最大横径≥10mm为诊断标准。   2 结果   颈部淋巴结转移癌多发生于Ⅱ~Ⅳ区,和原发肿瘤部位有关;本组28例淋巴结长径/短径(L/T)<2的24例(85.7%);颈部淋巴结结核好发于Ⅲ~Ⅴ区,以颈静脉链中、下组及颈后三角组为多见,本组8例淋巴结长径/短径(L/T)>2的7例(87.5%);淋巴结瘤为多个部位,多组淋巴结受累,本组5例淋巴结(L/T)均<2(100%)。化脓性淋巴结炎、非特异性淋巴结炎好发于I区。 见表1。   表1 颈部淋巴结病变的CT表现(略)   3 讨论   CT具有较高的密度和空间分辨率,能够清晰地显示淋巴结各个分区,确定有无肿大淋巴结,以良好的强化质量来评估颈部肿大淋巴结的内部结构和周边形态改变,对颈部淋巴结的定性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CT常可根据以下几点作为颈部淋巴结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的要点:(1)大小:淋巴结的大小是评价颈部淋巴结的最基本的标准。CT在测量淋巴结大小方面具有优越性,尤其对强化明显的淋巴结。大多数学者[1]以淋巴结的长径10~15mm为标准,亦有以淋巴结的短径8~10mm为标准者[3],经统计学处理两个诊断标准有显著差异。作者以Ⅱ、Ⅲ、Ⅳ区肿大淋巴结直径≥15mm,其他区域直径≥10mm为诊断颈部淋巴结肿大的标准。敏感性为84.6%,特异性为86.7%,诊断失误滤在10%~20%。作者认为若以较大径为诊断标准则可提高其特异性,但降低其敏感性,反之,若以较小径为诊断标准则可提高其敏感性,降低特异性,所以任何以大小作为诊断标准均有假阳性、假阴性可能。有学者提出不论淋巴结的大小,只要淋巴结内部密度有改变且边缘较清晰者均应判定为转移淋巴结。(2)部位:颈部淋巴结转移癌为颈部最常见的淋巴结病变,以中、老年男性多发,可发生在单侧或多侧,双侧多见,颈部Ⅱ~Ⅳ区为好发区,此区发生率约92%,与原发肿瘤有关,最多见为鼻咽癌、口咽癌和甲状腺癌,其中咽后、颈后三角区为鼻咽癌的特征性部位;甲状腺癌常见于Ⅲ、Ⅳ区,且可发生气管食管沟、上纵隔淋巴结转移;淋巴瘤在颈部淋巴结病变第二位,发病年龄、性别无差异,以非霍奇金病常见,常以双侧或多侧、多区、多个淋巴结受累为主要表现,本组病例中各区发生率无显著差异;颈部淋巴结结核多为结核杆菌经淋巴通路感染而成[4],好发于年轻女性,常位于单侧或多侧多区,可以侵犯颈静脉周围和后三角区,本组以Ⅲ~Ⅴ区受累多见,尤其Ⅳ区+锁骨上区明显,约占75%;淋巴结炎、化脓性淋巴结炎往往合并咽喉炎、扁桃体炎和头面部皮肤炎症,Ⅰ区为好发部位。(3)形态:有学者[7]提出增大淋巴结的最长径与短径之比>2为正常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结,而<2时则提示为淋巴结转移。本文采用此标准,其特异性为86.5%,准确性为85.4%。颈部转移性淋巴结易融合,本组发生率71%,其中1例直肠癌术后淋巴结转移出现钙化;淋巴瘤常多个融合成团块状,本组5例中有4例融合,钙化少见;淋巴结结核钙化常见,本组8例3例出现钙化,呈斑块或蛋壳样钙化,3例出现融合改变;非特异性淋巴结炎和化脓性淋巴结炎往往呈单个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