蛰伏的绍安庄.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蛰伏的绍安庄.doc

PAGE  PAGE 5 蛰伏的绍安庄   如今,绍安庄内仍居住着九户黄氏后人,他们都是学书公的后代,他们仍珍惜这座代代相传的容居之所,及其所承载的,绵延赓续的家族记忆。庄寨内部空间保持着良好的卫生环境,居住秩序也维持先前左右分房的格局。每日晌午与日落时,绍安庄巨大屋面上飘升的炊烟,以及石券?T内匆忙进出或驻足凝望的身影,都为这座蛰伏于乡间的庞然大物增添了几抹柔情与生气。   父子三庄寨和一本民国自传   去年九月,杂志社采编人员赴福州永泰县,就当地别具特色的庄寨建筑群进行采访。庄寨,是一种兼备防御与居住功能的中大型乡土建筑,多建于清代到民国时期,这类建筑在永泰境内的乡村大量存在,目前保存情况较好的约有150座。通常,大型古民居群的发现与该区域在某一历史时期的社会环境、经济发展、宗族势力等关系密切。永泰所存庄寨数量之多,规模之大,装饰之精美,无不在向世人传递出这样的讯息:这一地区有过不为人知的辉煌过去,以及隐藏在这些庄寨背后的大家族,曾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   在永泰众多庄寨中,“父子三庄寨”给我留下的印象尤为深刻。“父子三庄寨”,是指霞拔乡长万村的谷贻堂、积善堂与东洋乡周坑村的绍安庄,这三座庄寨均建于清后期。从地理位置上来说,长万村与周坑村相邻,从庄寨主人的关系上来说,谷贻堂的主人黄孟钢,与积善堂主人黄学猷、绍安庄主人黄学书是父子关系。一个家族,父子两代,每人各起一座寨堡的事迹,在永泰庄寨中还算是独一份。然而,究竟是怎样的家族,能连续建造起三座庄寨呢?带着这份困惑以及对庄寨生活的诸多好奇,我选择了永泰县东洋乡周坑村,作为此番走村的目的地。   行前,我从绍安庄理事会会长黄绍建处得知,在绍安庄主人黄学书的孙辈中,曾任民国时期霞东乡乡长的黄祖尧(1911-1984)写过一本自传,这本自传后被其家人所收存。自传中黄祖尧以一个老者的视角,回忆在绍安庄内度过的人生,记载下不少涉及绍安庄修建、黄氏家族发展、家族管理运作的信息,对于我们了解当时永泰的社会生活,还原民间历史记忆,乃至以此为个案,进一步发掘认识永泰地区庄寨文化、人文精神颇有助力。   宗族里的少爷们   自传的作者黄祖尧,出生于绍安庄内,那一年是宣统三年闰六月,这是一个特殊的时间点,因为仅仅两个多月后,武昌起义爆发。半年后,清朝最后一个皇帝宣布退位。民国开始了。   黄祖尧的少年时代,正处于清末民初,中国历史上的大变局时期。当时的国家政体、社会秩序、文化思想乃至生活风尚,无不处于摇晃与焦虑不安中。然而少年时代的黄祖尧,对于这段光景的回忆,却是“生活上是无所忧虑”,“读书闲坐不理事”。无疑,优渥的家境,保障了乱世下的少年过着茫然无忧的生活,除去果腹,还能读着圣贤书、不问事。然而大时代也还是给他“可谓安乐”的少年生活,留下了少许印记,自传中有这样一句,“但是受着匪惊匪扰,至今常深梦寐之中”,当时乡村社会秩序之动荡,可见一斑。   黄祖尧读书的地方在邻村长万,他每天需花上半钟头翻过一座山才能抵达书斋。书斋位于长万村谷贻堂大厝右侧,是曾祖父黄孟钢为方便子孙读书而建,塾师多半是从周边村落延请来的秀才先生。凡是家中男子,都要在书斋念书直至成年。   谷贻堂起厝大约是在咸丰年,懂得风水堪舆之术的孟钢公,亲自选址在长万村一处叫“大??”的地片起厝。闽方言中“??”指边缘,当地人将“??”理解为山的坡面,可辟作梯田,也可以植种林木或作为宅基地起厝。立于山腰上的谷贻堂,被层层梯田包围,大门外开凿出百道石阶,直抵山麓。   在四个儿子学书、学烈、学猷、学精的勤力帮衬下,孟钢公广置田产,霞拔、东洋及同安等多个乡镇都有黄家名下的田地,每年收上的租谷有三千多担,成为称羡一方的望族。黄家还有好几处油茶林,永泰八山一水一分田的格局,“吃饭靠田,用钱靠山”是常态,茶籽可以榨油,果树收获后可制成果干售卖。此外,黄孟钢在周坑与长万开设油行,当地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话,“上和出水流,到此变成油”。说的正是黄家利用从上和村流出的锦安溪水力,带动油坊水车榨油,而经营油行带来的收益,也如流经长万,又流向周坑的溪水一般源源不断。   孟钢公为四个儿子先后卜扦福地,于是四子各起庄寨。长子黄学书、次子学烈迁居邻村周坑,开枝散叶,繁衍生息。三子学猷颇得父亲偏爱,留居长万,帮助父亲打理家族事务,在谷贻堂山下不远处,建起积善堂。四子学精中年弃世,后人就居住在谷贻堂内。黄学书携眷自长万谷贻堂迁居绍安庄的那一年,已经58岁。膝下有二子,长子黄而潜25岁,幼子黄而洙方值垂髫之年,才11岁。一同迁去的家眷仅仅6人。   稳固堡垒下的家族生计   绍安庄,位于周坑村的水尾处,三合联珠,尽收山川灵气。它在风水格局上的优势,至今仍为黄氏族人所乐道。据说1977年高考恢复后,从绍安庄走出的大学生数量,在永泰县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