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馆解说词教程.docVIP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广播馆解说词教程

 PAGE \* MERGEFORMAT 22 传媒博物馆广播馆解说词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根据观众类型调整措辞)大家(上午|下午)好!欢迎您来到(莅临,根据来宾调整)传媒博物馆参观,我是传媒大学**专业*年级***,很高兴为您提供本次讲解服务。传媒博物馆是国内第一家传媒类专业博物馆,一期工程展览面积近3000平方米,由广播馆、电视馆、电影馆、传输馆四个分馆组成,形成“四馆七厅、一条传媒科普走廊”的展览格局;目前拥有藏品12000多件,并且仍在不断丰富中。 序厅:大家看到的“传媒博物馆”几个字是由我国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为我馆题写的(根据观众需要,可在参观开始前或结束后适当停留,供观众拍照)。 大屏幕循环播放的是我校建校60周年时制作的宣传片和传媒博物馆的宣传片。 第一单元 世界广播的诞生与发展 入口:我们看到的这款大型收音机,是由广东德生公司为我馆定制的,它可以实时收听广播,也可以作为音箱使用,播放MP3。(值得一提的是,德生公司的董事长梁伟先生,为我们馆捐赠了大量的藏品,具体情况稍后我们还会介绍。) 广播馆一厅入口处:接下来我们将要进入的是广播馆一厅。这个部分主要介绍世界广播的诞生与发展。 广播的诞生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上半叶,它的出现使人类首次实现了远距离、广覆盖、实时性的信息传播。无线广播技术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半个世纪左右的技术探索。 我们先看看人类为了实现快捷方便的远距离传输信息而做出的努力,主要是有线电报和电话的发明。 照片:莫尔斯拍发人类历史上第一封电报 我们看到的这句英文(对于一些年轻观众可让他们来读)选自希伯来《圣经》,翻译过来就是“上帝创造了何等的奇迹!”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份电报的内容。 有线电报的发明者是美国HYPERLINK /view/8923.htm \t _blank发明家萨缪尔·莫尔斯(Morse, Samrel Finley, Breese,1791-1872年),有趣的是,莫尔斯原本是一位画家(他最有名的画作之一“卢浮宫画廊”),一次旅行中他偶然接触到“电磁铁”,使他走上了科学研究的道路。经过多年探索,他在华盛??和巴尔的摩之间架设了一条长达64公里的电报线路。1844年5月24日,53岁的莫尔斯在华盛顿国会大厦试验完成了世界上第一封由导线传递的电报,由于莫尔斯是一位虔诚的信徒,所以电报内容是圣经的诗句,就是我们刚刚看到的“What hath God Wrought!” 图:莫尔斯电码表 这幅图就是由莫尔斯创造并由他名字命名的莫尔斯电码,一直通行至今。 电报接发的过程需要经过编码和解码,不仅手续麻烦,而且不能进行及时双向信息交流。因此,人们开始探索一种能直接传送人类声音的通信方式,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电话”。 照片:贝尔发明了世界上第一部电话及其场景图 电话的发明者是美国HYPERLINK /view/8923.htm \t _blank发明家和HYPERLINK /view/68728.htm \t _blank企业家亚历山大·贝尔(Alexander Graham Bell,1847-1922年)。1876年,贝尔成功试制出世界上第一部电话,照片所展示就是贝尔向世人展示他所发明的电话的场景图。 有线电报和电话实现了信息的远距离传输,但是这两项技术所实现的都是点对点的传播,不具备点对面,广覆盖的性质。留声机的发明则打破了这个壁垒。 照片:爱迪生发明留声机 早期的广播大多都是将节目录制好,然后再反复播放,是一个录播的过程。 “世界发明大王”美国HYPERLINK /view/8923.htm \t _blank发明家、HYPERLINK /view/68728.htm \t _blank企业家托马斯·爱迪生(Thomas Alva Edison,1847-1931年)在1877年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录音装置——HYPERLINK /view/71257.htm \t _blank留声机,被当时的人们称为“会说话的机器”。 留声机的发明也解决了广播的音源问题。 藏品:中心展柜中的一套爱迪生牌的机器,包括录音设备,留声机和消磁机器。 发明于19世纪末的蜡筒留声机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商业流通的人工录音载体,能录制长达3分钟的声音,但由于材料的限制性,最早的蜡筒留声机在使用十几次后就会变化,并在1929年后逐渐被电唱机等取代。 1.2 无线广播的诞生和发展 接下来我们看到的这面科学家照片墙,展示了为无线广播诞生和发展做出伟大贡献的科学家们: 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提出电磁感应定律,麦克斯韦提出了电磁波的概念,赫兹则随后验证了电磁波的存在,1896年,波波夫和马可尼先后在不同地点进行了无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