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民艺回归“民艺”.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让民艺回归“民艺”.doc

PAGE  PAGE 7 让民艺回归“民艺”   自从 2004年8月中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特别是国务院办公厅 2005年3月印发《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以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传承工作在国际化的大背景下如火如荼地展开。作为“非遗”技艺主要形式和载体的传统手工艺,特别是来自民间的各种手工艺品,比如脸谱、剪纸、陶瓷、泥塑、糖人、刺绣、木雕、石雕等等,频频出现在各种节会、庙会、博览会甚至是文创展览会上,虽然琳琅满目,但似乎少了很多“精气神”。不同品类之间大量的抄袭和模仿,制作工艺粗糙,让本来应该“百花争艳 ”的草根艺术缺少了生机。   一、何为民艺?   民艺泛指民间艺术,是相对于所谓的“文人艺术”“宫廷艺术”“贵族艺术”而对乡野艺术所做的界定,也就是“草根艺术”。广义的民间艺术是指民间艺术从业者或劳动者个人根据自己的审美喜好,为了解决生活中出现的日用问题或为满足民俗民风的需求而创造的各种物品或者文化艺术形式的总称,涵盖了民间工艺美术、民间(地方)音乐、民间(地方)舞蹈和民间戏曲等多种艺术门类;狭义的民间艺术则偏向民间(地方)造型艺术,包括了乡土美术(绘画)、乡土手工艺等各种物的表现形式。民艺创作者(民间艺人)往往以生活所需就地取材,以传统的手工艺方式满足日用和仪式需要。作品往往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与民俗活动密切相关,从而使得作品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比如元宵节的灯笼、端午节的龙舟、盛产竹子之地的竹刻、社火之乡的脸谱等等,饱含着手艺人对于生活的热爱和赞美。   民间工艺美术形式多样,按照取材材质可以分为纸布皮艺类、竹木石艺类、面泥陶艺类、柳藤编艺类、金漆镶嵌类等;按照制作技艺的不同,民间工艺美术又被分为编织类、印染类、雕刻类、绘画类等等。从生产方式看,民间工艺美术多年来基本上传承的是父传子、师带徒的家庭式、作坊式的手工作业或半手工作业方式。从实用功能看,民间工艺美术品的范畴既涵盖了侧重实用性和生活性的器物和装饰品,也涵盖了侧重欣赏性和精神性的民间艺术和美术作品。民艺作品的题材和内容大都来源于民间或民俗生活,集中反映了民间社会劳动群众共性的审美需求和心理需要。民间艺人用粗犷拙朴的造型,浓郁饱满的色彩,既从客观上满足了对物品美观实用的物质需要,又从主观上表达了祈求吉祥如意、趋吉避凶的精神追求。   日本著名的民艺理论家柳宗悦先生也是知名的美学家,被誉为“民艺之父”。他在《民艺是什么》一文中这样给“民艺”下了定义:所谓民艺,即民众日常使用的工艺品之意。日常用品并不能脱离审美范畴而存在,真正的美是不可能在单纯的艺术(art for art)中产生的,而必须是在为满足生活所用而真挚地进行制作的物品中才能够呈现。基于这样的理念,柳宗悦先生认为民艺就是一条通向“美的王国”的道路,路上的风景状态是诚实自然、简洁实用、质朴牢固、健康闲适的;而经过的路人则应该拥有一双清澈直觉的眼睛和一颗自在不羁的心灵,这种和谐的人物对照才是民艺的根本。   二、民艺的现状   中国的民间艺术门类众多,源远流长。但是在机械化生产、智能化制造等现代化生活的语境下,民间艺术的现状表面上一派繁荣,其实在生命力的延续上不容乐观。   首先,许多民间艺术和传统技艺濒临失传甚至绝迹,民间艺术的政策生存空间无限大,而实际的生活生存空间却无限小。虽然国家和政府制定了很多关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非遗”技艺传承与保护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各地都涌现出一批“非遗”技艺传承人,但是普遍的现状是后继无人,一些“非遗”技艺面临着 “人去艺绝”的尴尬境地,处于自生自灭的“瘫痪”状态。   其次,大量民间艺术的珍贵实物和资料仍然散落于民间,亟需民艺研究人员进行整理和保存。很多地方政府搞文   博会、文创展和“非遗”技艺培训,但是对当地的民艺资料的整理、民艺博物馆的建设等关注不够,投入的人力和财力有限。   第三,民间艺人的“自闭”很大程度上阻碍着民艺的发展。大多数民间艺人的技术已比较精湛,但在艺术审美层面还存在着一定的盲区,产品过于传统呆板,不能满足现代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最后,现代设计产业的浮躁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民艺的发展。虽然现在有很多企业和设计师在做民艺产品的设计研发,但往往流于形式,仅仅是为了某一个或者某一系列产品,采集些表面的设计元素,不是以研究、传承的心态来对待民艺;也有一些所谓的“大牌”服装和箱包设计,用拼凑的所谓“中国风”系列来吸引眼球,其实也误导了年轻一代的审美价值观。   三、“民艺”的回归   值得庆幸的是,大众对于民间各种工艺品的喜爱是发自内心的“认祖归宗”,文化的认同感无需置疑,只是对产品的实用性、审美性、大众性等还不甚满意。目前国内外出现了对于传统民艺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