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巴岱说唱音乐的生态生成与表述方式.docVIP

苗族巴岱说唱音乐的生态生成与表述方式.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苗族巴岱说唱音乐的生态生成与表述方式.doc

PAGE  PAGE 13 苗族巴岱说唱音乐的生态生成与表述方式   摘要:苗族巴岱说唱音乐是宗教祭祀仪式的产物,是一种歌、乐、舞相互结合的综合艺术形式,其表演必须通过巴岱与众人(观众)的配合来完成。苗族巴岱说唱音乐属于巴岱仪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法事中,说唱形式是不可或缺的内容;表演时,巴岱主持仪式,歌唱、乐器伴奏与舞蹈三位一体,祭祀仪式内容则通过说唱音乐表现出来。苗族巴岱音乐是苗族传统文化的历史积淀,它具有高度的传承性和民族性,在表述过程中,巴岱分别以吟唱、舞蹈和以巫辞文本作为媒介,演绎了苗族仪式音乐的全部内容。   关键词:苗族;巴岱;说唱音乐;仪式音乐;音乐生态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172(2016)03-0021-09   苗族巴岱说唱音乐是流行于湘鄂渝黔边邻地区的一种说唱艺术。它起源于湘西自治州凤凰县腊尔山苗族地区,并盛行于以腊尔山台地为中心的苗族聚居区。从产生、发展、盛行到成熟,苗族巴岱说唱音乐经历了上千年的历史,如今已经成为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地区产生最早、影响最大、传播最广的一种说唱艺术之一。苗族巴岱仪式中的说唱一般是以说为主、以唱为辅,巴岱在祭祀仪式中边说边唱,场景严肃,但说唱生动,富有风趣,以说唱为手段来描写景物、刻画人物故事、表达思想感情。巴岱善于运用比喻的艺术表现手法,讲求贴切,想象丰富,说唱的内容既有热情的歌颂,也有深刻的讽刺,表现了苗族人民爱憎分明的性格。苗族巴岱说唱的曲目丰富,有祖先迁徙的故事,有苗族古老的神话传说,有远古民族战争的描写,有苗族人浓郁的民俗生活,从讽刺包办婚姻、歌颂与封建势力斗争的故事到赞美自由婚姻和歌颂纯洁爱情、讽刺嫌贫爱富,可谓丰富多彩。解放以后,苗族巴岱仪式中的说唱艺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在腊尔山地区,人民喜欢用说唱这种形式改编、演出苗戏,深受苗族群众喜爱。从苗族巴岱仪式音乐中说唱这类艺术形式的产生年代,以及其内容涉及到的地点、人物来看,它的形成年代大约是在明清时期。因在此时期,苗族已在腊尔山地区周围形成了一个较为广阔、相对稳定的聚居区域,而且是封建统治阶级鞭长莫及的“化外生苗区”,一切都“自立自主”,生产得到发展,生活相对稳定。在这种“世外桃源”式的生活环境中,在人际关系、婚姻爱情、生产生活,财产纠纷等诸多事情上,就会出现一些特殊的、复杂的、曲折的、难忘的、动人的事例,它为苗族巴岱和苗族民间艺人口头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料。这些音乐由于通俗易懂,把哲理寓于故事中,很容易为苗族群众接受,并得以在苗族社会中传唱。苗族巴岱说唱音乐在产生与发展过程中,受到地理环境、宗教信仰、发展历史、民族语言等因素的影响,并不断吸收本地其它姊妹艺术的养分,长期积淀形成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色彩纷呈的苗族宗教音乐艺术特色。   一、生态生成与文化背景   (一)生态生成   苗族巴岱说唱音乐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它起源于古代苗族人的原始宗教祭祀仪式,是苗族社会发展史上的一种音乐文化现象,巴岱仪式中的说唱作为苗族人的社会意识是超自然的,是苗族先民原始宗教观念的物化体,同时又是苗族人心理的对应物。湘西腊尔山苗族属于“九黎”之后,五千年前从江淮和黄河下游一带迁徙而来,他们经过多年的发展,建立了“三苗”部落联盟。史料记载,秦灭楚后,苗族先民大部分被迫向湘西南山区迁徙,进入武陵、五溪地区,即今湘西、黔东、渝东南和鄂西一带。腊尔山苗族应该就是在这次迁徙中居于此地的。西汉时期,中央王朝于黔中地设置武陵郡,其管辖今湘鄂渝黔边邻地区,因有沅水注入洞庭,沅水又有五条主要支流,所以又称“五溪”。在这里,有土司、官府统治,与汉族交往较多并服役纳赋的这部分苗族被称之为“熟苗”;反之则被称为“生苗”。生苗主要分布在腊尔山一带,封建统治者特称其为“苗疆”。腊尔山苗族地区自古以来就有崇鬼尚巫的习俗,据乾隆《凤凰厅志-风俗》记载:“苗人有病必曰有鬼,延巫祈祷,酿酒剖牲,约亲邻饮福,名曰做鬼,既祭不愈,则委之于命,祭后插标于门,不许人入其家,若不知而入,谓惊其鬼,必勒人者偿其所费之数。”不难看出,苗族人尚巫敬鬼,他们时常把这个观念从人身体外推到与自己生活相关的万物之上,由于受到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的影响,苗族人相信神灵,崇拜祖先,在“万物有灵”的信念下渴望人畜平安、风调雨顺。在这种现实生活条件下,苗族人从自己的苗族音乐中可以找到一种精神寄托。所以,无论是椎牛歌、椎猪歌、跳香歌舞、接龙舞蹈等,还是傩愿戏、苗族阳戏、花灯等,都受到苗族人的喜爱,并在苗族地区一直流传。同时,苗族说唱音乐在流传过程中与当地民间音乐、民间戏曲或姊妹说唱艺术相互融合,从而得到了新的发展,也使苗族民间说唱音乐更加贴近苗族人的欣赏习惯和生活情趣。   早在苗族社会的狩猎时代,苗族先民们就创造了一种表现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