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昨日之日(三题).doc
PAGE
PAGE 8
昨日之日(三题)
说“昨日之日不可留”,该是包含几许无奈的。身体无法穿越,精神分明存有“长绳系日”的情结。我们通常会追寻向昨日,盖因那里有生命的体认,有心灵的守护,非独荦荦大端,一些芥末小事,也能成为岁月冲淡不去的存储。
唐达成赠字
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我在苏北小城教书,曾几度应召去《文艺报》打点儿临工,知道编辑部先前习称的“二唐”和后来所谓的“四条汉子”,唐达成兼列其中。四条汉子云者,虽非纯然“以貌取人”,究其所自,却正是模样上的组合――那日,个头一律高高的谢永旺、唐达成、阎纲、刘锡成不约而同,着一式黄卡长风衣上班,有人戏称过去,原就毋须循名质实。把唐因、唐达成呼为“二唐”有些不同,我读过二位的文字并感受过二位的处事,知道这姓氏组合是指向职事与才干上的齐车并驾。
达成先生仪表堂堂、才干称佳,一手好字更招人喜爱。我不解笔墨,先生的书法家学渊源而功力了得,只是听行家们这么说。不知好歹便不事收藏,友人为我讨得的名家墨宝,也陆续转赠了雅好者。唐先生当年寄赠的一幅字,却一直十分珍惜地保留至今,不是懂得欣赏了,也并非只缘景仰其人;或可说,令我至今感动不已的,是当年那有乖素常的馈赠过程。
上世纪丙子年的烟花三月,唐先生一行下扬州,一起公干之余,复伴同客人去几处园林,盘桓间赏心悦目的惬意自不待言;唯独一种情形下稍感不安,我指的是,到得略事休憩的处所,热情的主人奉茶之后,屡有求唐氏留墨之举。单位主事的、雅好书画的、接待陪同的,多不忍错失机缘。索讨者如愿以偿地收获,旁观者饶有兴味地分享,书写者心神贯注地挥毫,迁延既久,陪同者顾惜到书写者的疲累,属职事亦系常情。无奈这当儿除了自己不去凑热闹,说不得什么,谁来扫兴,无异犯二。不合其时有位朋友好心发问:“老黄不求一幅?”唉,当了先生之面,这不成了难答的问题?只好不着边际地说些“来日方长”呀,“日后选定成句再请先生书以教我”呀――唐先生冲我一笑,没有接话,像未曾经意,又似乎???然于推托者的用心。
没成想,别后一个礼拜光景,便收到一份邮件,是唐先生寄来的手书条幅。掐算起来,他该是一回京便忙着写就、付邮的了。先前虽几度领略过先生的洞明练达,这不期然而然的事体仍然费我猜详,是顶真务实者着意搞定那虚应的“来日”和缥缈的“再请”?是至诚重情者有心回应那点微不足道的体谅?
更没想到,这说不清是索求的还是主动赠与的字幅,写的竟就是弘一法师以“长亭外,古道边”开篇的那阙送别词。体察精微的他知我钟情此作?是了,记得告别晚宴上给客人敬酒时,那句“一瓢浊酒尽余欢”脱口而出,唐先生接以“今宵别梦寒”。举杯尽饮间,竟有些莫可名状而不能自已的思情涌动起来。后来更义生题外地忖度:达成先生选择这一凄迷词作,以行草绝尘挥洒间,是否也拌同了些许眷怀追挽和无奈告别的意绪,为了早年秉笔直书、挑战威权的那等青春风华?是否融渗了形格势禁下,那些自我审度的痛楚并自我失落的怅然?众所周知,从文之初,他曾以“挚”自名,后复屡生自怨自艾,自嘲唐挚已不复存在。
唐先生日见位高后,偶尔相见,依然如逢故旧,攀谈不避琐屑,叙说无拘无束,且有择日南下之愿,再聚金陵之约。都道来日方长,未觉人生苦短。1999年10月5日消息传来那一刻,展读所赠字幅,至于“知交半零落”,不觉潜然泪下。自度云泥殊路,毋庸谬托知己,只是为心向往之的贤达们又弱一个而黯然神伤罢了。
岁月经冬历夏,斯人辞世已过十五寒暑。日前整理旧物,想到把这幅字装裱张挂出来,并非有改于“莫将粉墙轻与人”的一点矜持,实乃睹物思人,想见唐氏一生,无论是以挚行己还是以挚责己,都出自忍苦负重、抱一求真的赤诚 。一帧撩人寻梦追远的遗墨,适可铭之座右照我余生。
阎纲编稿
我比阎纲年齿小不很多,资历却相距老远,过从难说密切,却又因缘几度遇逢;见了面抑或打个电话,称呼上就屡犯踌躇。称阎老不得体,你知道的;呼老阎不合适,你会理解;先生吧,显得生分些;同志呢,过于严肃了。嘴上没喊过老师,乃避装嫩之嫌;心底里早经认定,在我从文之路上,他是实实在在的老师。
从阎纲的论文到他的散文,几十年一路读来,固属有种人格并文格魅力的双重领略;那等挤不出水、点得着火、扬得开血性、撑得起傲骨的文字,固属为之倾心;只是我愿意说,更为亲切的记忆,存乎作为编辑家的阎纲。
先后在八家报刊当过编辑的阎纲,其时在复刊不久的《人民文学》,那次从寄达编辑部的来稿堆里,选出了我的一篇文字。收到署名的信函已属望外,发到他主持的“学点文学”专栏,就该说“莫名惊诧”了。须知为这一栏目撰文的皆名气颇大的学者,让我这个在偏远小城的小教员跻身其间,这“格”就被“破”大了去了。
或许这只是一位正直编辑“不问门第、不计亲疏”的品格,可对一个普通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