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昭通苗族花山节浅析.doc
PAGE
PAGE 6
昭通苗族花山节浅析
摘 要:民俗文化是一种重要的非物质文化资源,不同地域由于生产生活环境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差异,存在着不同的民间风俗。花山节作为岁时节令类民俗,是苗族人民的一个重要传统节日,也是苗族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和鲜明体现。昭通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民族文化丰富的地域,本文将以昭通鲁甸县苗族花山节为例,对昭通苗族花山节进行分析探讨,进而发掘昭通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关键词:苗族;花山节;民族文化
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分布较广,昭通境内居住的苗族主要为滇东北次方言的花苗、川黔滇次方言的白苗等,在昭通市的各县区均有苗族分布。滇东北次方言苗族较为集中在昭通鲁甸县、彝良县、永善县、大关县等;川黔滇次方言苗族较为集中在威信县、镇雄县等。苗族同胞在昭通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了质朴深厚的民族文化。
一、花山节的历史渊源及传说
苗族花山节又名“踩花山”“跳花场”等,昭通当地又俗称“耍花山”。关于花山节的起源,说法不一,由于历史上苗族先祖处在不断的迁移过程中,加之没有文字记载,以至历朝历代对苗族这一特殊节日鲜有汉文文献记载,自清代以后,有关苗族花山节的记述才见诸于汉文。因而,关于花山节的来历以及这一风俗习惯的相关情况,大多通过苗族群众口口相传的故事或叙述来了解和探寻。
经过在昭通的调查访问和翻阅相关资料显示,花山节的来历并没有一个统一确切的说法,但从各地苗族中流传的民间传说和古歌中可以获知关于花山节由来的几种说法。第一种传说认为苗族祖先蚩尤在与异族的战争中战败,苗族先民流离失所被迫向南迁徙,花山节便是逃离战乱的苗族先民对重建家园的庆祝和对在战乱中殉难的祖先及同胞的祭奠仪式;另一种传说则认为,苗族在战败后流落异乡,情绪低落心情悲伤,于是祖先显灵让苗民们不要难过,要载歌载舞开始新生活,这便有了花山节;此外,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花山节是为了便于苗族青年男女选择配偶而兴起。这些说法虽内容各有不同,但基本都与苗族先民的艰辛迁徙、生息繁衍历史有关,且据目前的考古发掘考证和研究得知,蚩尤的人物传说并非虚构,而有其历史和事实根据。
二、花山节的内容及形式
在苗族聚居的地方基本都要过花山节,花山节举行的时间各地会略有差异,但基本在五月一日前后,鲁甸花山节一般为每年农历五月三、四、五日,尤以初五日最为隆重。花山节期间,苗族男女们穿着节日盛装赶来花山场集会,苗族小伙身着花纹麻布上衣、几何图案披肩,肩扛芦笙,苗族姑娘们则穿上漂亮的花衣衫和蜡花百褶裙,从各处汇聚到花山场来共庆花山节。
花山节活动的内容及形式主要有,吹芦笙、唱山歌,跳本民族的芦笙舞、撒麻舞,曲乐欢快,舞姿美妙。同时,还进行射弩、赛马、爬山等传统体育活动,以及开展穿针、拔河等娱乐活动。整个花山节过程中人山人海,充满着欢乐喜悦的节日气氛。在节日欢庆之外,传统花山节还是苗族青年男女互述衷情、寻觅爱情的场所。姑娘小伙通过对歌寻找自己心仪的对象,双方以山歌相互询问和试探对方。如果双方都彼此有意,便互赠礼物、以物订情。苗族姑娘小伙通过这种委婉含情的方式相识相恋。
三、花山节的文化内涵
1.崇拜意识的文化展示。花山节是苗族早期崇拜意识的一种外化,并通过花山节内容丰富的文化形式予以展示。花山节上男女老少都要穿着本民族服饰盛装而来,可见出其重视与庄重,而华丽的服饰不但展现着苗族质朴的民族文化,也隐含着苗族原始的自然崇拜,苗族服饰上的多种花纹和图案,深刻蕴含着对生命的崇敬和对自然的阐释。妇女服饰披肩和背心上的纹饰象征着美好家园,裙子上的方块图案象征着田园,男性服饰绣花方块巾上的坠穗象征着谷穗和丰收的愿望。苗族服饰上还装饰有一些鸟纹和花朵,这是苗族文化中对鸟的崇拜和对故土的眷念。苗族古歌中显示,在苗族迁徙前,姑娘们哭闹不愿离开故土,便将她们嫁给鲜花,于是将花朵纹样配于服饰,寄托了人们对故土不舍的生命情怀。另外,花山节还体现出苗族的祖先崇拜,关于花山节来源的传说表明,花山节这一民俗形式隐含着苗族民众对祖先的祭祀与缅怀,是对苗族祖先的深深崇敬。
2.集体记忆的文化认同。原型批评理论家荣格认为原型是反复发生的领悟的典型模式,是种族代代相传的基本原型意象。这种原型意象从一开始就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本民族的心理活动,这一心理活动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的表现,是一个民族心理意识的认同和归属。根据花山节的传说,远古苗族先民战败后便开始了艰辛的民族迁徙,经过那些流落的苦难日子,各支系逐渐在各地定居下来。花山节是苗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延续下来的习俗形式,有着本民族共同的集体记忆,体现和承载着本民族特有的文化表征,通过花山节实现和增强着族群的文化认同。
3.民族传统的文化传承。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