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十三经注疏校勘记》的编纂.PDFVIP

第三章《十三经注疏校勘记》的编纂.PDF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章《十三经注疏校勘记》的编纂

第三章 《十三經注疏校勘記》的編纂 第三章 《十三經注疏校勘記》的編纂 《十三經注疏校勘記》堪稱是阮元校勘學的代表作之一,此雖經眾人之手始 完成,然阮元在編纂動機之產生、延攬校者、體例訂定與複檢複校等各方各面, 皆是最主要的主持策畫者。 欲了解《十三經注疏校勘記》的編纂動機、方法(與校法),需先掌握清代校 勘學的發展脈絡與特色。因而本章第一節從清代校勘學興盛之由、重要的校勘學 人、校勘方法分派與理論建構等側面,勾勒出清代校勘學發展的概況。第二節則 以編纂緣起與過程(包括總校分校、修校記期間的爭議等)兩大部分,依序呈現文 選樓本與南昌本《十三經注疏校勘記》編纂的外緣情況。 第一節 清代校勘學 一、 校勘與校勘學 先從「校」、「勘」二字之釋義來說明「校勘」一詞。《說文》:「校,木囚也。 從木,交聲。」校字本義是囚犯人的木製枷鎖。木枷由兩木片組成,兩片大小一 致始能扣鎖,故校字亦有比較之意,用作動詞,引申作校正文字異同。1《說文》 本無勘字。《廣韻》云:「勘,校也。」2校、勘互訓。考文獻中最早出現「校勘」 一詞者,為唐代魏徵所編之《隋書》,其詞義同於今之用法。3 文獻記載中有關校勘一事者,可追溯自先秦周宣王時期的宋國大夫正考父。 《毛詩?商頌譜》:「正考父校商之名《頌》十二篇於周太師。」4正考父七世孫 孔子整理與闡釋諸經,當涉及校勘;孔子生徒子夏糾正他人誤讀史書「己亥」為 「三豕」,所用者亦屬校勘方法。自漢代劉向父子校閱羣籍,考辨版本,編撰目 錄以來,傳統治書之學所包含的目錄、版本、校勘諸學統稱為校讎學,而未明確 細分。宋代,中國校勘學逐步建立自己的體系。南宋彭叔夏的《文苑英華辨證》, 首開撰寫「校例」式著述之先,歸納校勘《文苑英華》的誤例達二十類。至清代, 考證之風鼎盛,多有司職校訂篇章、勘誤訛漏者,於是校勘是清代圖書整理工作 中的一個重要環結,甚至成為專門的學問,即一般所謂??「狹義校讎學」。梁啟 1 段玉裁:「《周禮》『校人』注曰:『校之言挍也。』主馬者必仍挍視之。校人,馬官之長。按此, 引申假借之義也。」參﹝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 說文解字注》(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 限公司,1999 年),頁 270。校人掌王馬之政,辨馬之屬。 2 ﹝宋﹞陳彭年等編:《宋本廣韻?永祿本韻鏡》(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 年 8 月),頁 129。 3 ﹝唐﹞魏徵撰,楊家駱主編:《新校本隋書附索引》(臺北:鼎文書局,1990 年),頁 1904。 4 ﹝清﹞阮元編:《重栞宋本毛詩注疏附校勘記》,頁 788。 47 第三章 《十三經注疏校勘記》的編纂 超(1873-1929)云: 清儒之有功於史學者,更一端焉,則校勘也。古書傳習愈希者,其傳鈔 踵刻,訛謬愈甚,馴致不可讀,而其書以廢。清儒則博徵善本以校讎之, 校勘遂成一專門學。5 不僅梁氏如是說,皮錫瑞(1850-1908)也主張校勘是清儒對學術發展的諸多貢獻之 一: 國朝經師有功於後學者有三事:一曰輯佚書……一曰精校勘……國朝多 以此名家,戴震、盧文弨、丁杰、顧廣圻尤精此學。阮元《十三經校勘 記》,為經學之淵海,餘亦間見諸家叢書。刊誤訂譌,具析疑滯,有功後 學者,又其一。一曰通小學…顧炎武《音學五書》,始返於古。江、戴、 段、孔益加闡明,是為音韻之學。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昌明許慎之書, 同時有嚴可均、鈕樹玉、桂馥,後有王筠、苗夔諸人益加闡明,是為音 韻兼文字之學。經師多通訓詁假借,亦即在音韻文字之中;而經學訓詁 以高郵王氏念孫引之父子為最精,郝懿行次之,是為訓詁之學,有功於 後學者,又其一。6 輯佚書、精校勘與通小學是清儒研治經學的主要成就。雖分言三項,然實相互關 聯,皆可同時歸屬於考證學範疇。漆永祥先生界定考證學(考據學),說: 考據學是對傳統古文獻的考據之學,包括對傳世古文獻的整理、考訂與 研究,是古文獻學的主幹學科。其學包括文字、音韻、訓詁、目錄、版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