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主讲:李 辉
Email:lihui@qust.edu.cn;序言;机器推理概述;机器推理概述;机器推理概述;第5章 基于谓词逻辑的机器推理 ;5.1.1谓词、函数、量词(1);5.1.1谓词、函数、量词(2);5.1.1谓词、函数、量词(3);5.1.1谓词、函数、量词(4);5.1.1谓词、函数、量词(5);5.1.1谓词、函数、量词(5);5.1.1谓词、函数、量词(6);5.1.1谓词、函数、量词(7);5.1.1谓词、函数、量词(8);5.1.1谓词、函数、量词(9);5.1.2 谓词公式 ;从原子谓词公式出发,通过命题联结词和量词,可以组成复合谓词公式。下面给出谓词公式的严格定义,即谓词公式的生成规则。;5.1.2 谓词公式 ;5.1.2 谓词公式 ;5.1.2 谓词公式 ;5.1.2 谓词公式 ;5.1.2 谓词公式 ;5.1.2 谓词公式 ;5.1.2 谓词公式 ;5.1.2 谓词公式 ;5.1.2 谓词公式 ;5.1.2 谓词公式 ;5.1.2 谓词公式 ;5.1.2 谓词公式 ;5.1.2 谓词公式 ; 5.1.3 谓词逻辑中的形式演绎推理;常用逻辑等价式(1);常用逻辑等价式(2)
;常用逻辑等价式(3)
;常用逻辑等价式(4);常用逻辑蕴含式(1);常用逻辑蕴含式(2); 5.1.3 谓词逻辑中的形式演绎推理; 5.1.3 谓词逻辑中的形式演绎推理; 5.1.3 谓词逻辑中的形式演绎推理;5.2 归结演绎推理-5.2.1子句集(1);5.2.1子句集(2);5.2.1子句集(3);5.2.1子句集(4);5.2.1子句集(5);5.2.1子句集(6);5.2.1子句集(7);5.2.1子句集(8);5.2.1子句集(9);5.2.1子句集(10);5.2.1子句集(11);5.2.1子句集(12);5.2.1子句集(13);5.2.1子句集(14);5.2.1子句集(15);5.2.1子句集(16);5.2.1子句集(17);5.2.1子句集(18);5.2.1子句集(19);5.2.1子句集(20);5.2.1子句集;5.2.1子句集;5.2.1子句集(21);5.2.2 命题逻辑中的归结原理(1); 定义4 设L为一个文字,则称L与乛L为互补文字。
定义5 设C1,C2是命题逻辑中的两个子句,C1中有文字L1,C2中有文字L2,且L1与L2互补,从C1,C2中分别删除L1,L2,再将剩余部分析取起来,记构成的新子句为C12,则称C12为C1,C2的归结式(或消解式),C1,C2称为其归结式的亲本子句, L1,L2称为消解基。
例5.9 设C1=乛P∨Q∨R,C2=乛Q∨S,于是C1,C2的归结式为
乛P∨R∨S;5.2.2 命题逻辑中的归结原理(3);例5.10 用归结原理验证分离规则和拒取式
A∧(A→B) => B
(A→B)∧﹁ B =>﹁ A
解
A∧(A→B)
= A???(﹁ A∨B)
=> B
(A→B)∧﹁ B
= (﹁ A∨B)∧(﹁ B)
=> ﹁ A
;类似的可以验证其他推理规则。这说明,归结原理可以代替其他所有的推理规则,而且推理步骤比较机械,为机器推理提供了方便。
由归结原理可知 :L ∧ ? L =NIL
另外我们知道:L ∧ ? L =F(假),
也就是
NIL F
;补充:;利用归结原理证明命题公式的思路
先求出要证明的命题公式的否定式的子句集S;
然后对子句集S(一次或者多次)使用归结原理;
若在某一步推出了空子句,即推出了矛盾,则说明子句集S是不可满足的,从而原否定式也是不可满足的,进而说明原公式是永真的。
;推出空子句就说明子句集不可满足,原因是:
空子句就是F,推出空子句就是推出了F。
归结原理是正确的推理形式,由正确的推理形式推出了F,则说明前提不真,即归结出空子句的两个亲本子句至少有一个为假。
而这两个亲本子句如果都是原子句集S中的子句则S不可满足。
如果这两个亲本子句不是或不全是S中的子句,那么它们必定是某次归结的结果。
同样的道理向上回溯,一定会推出原子句集中至少有一个子句为假,从而说明S不可满足。;5.2.2 命题逻辑中的归结原理(8);例5.12 设公理集:P, (P?Q) ?R, (S?T) ?Q, T
求证:R ;子句集:
(1) P
(2) ?P??Q?R
(3) ?S?Q
(4) ?T?Q
(5) T
(6) ?R(目标求反);例5.11 证明子句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讲述.ppt
- 第1课时《根式》(新人教A版必修1)讲述.ppt
- 第1课指挥窗口(毛老师)讲述.pptx
- 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杨建业讲述.ppt
-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wang讲述.ppt
- 第1课夏、商、西周讲述.ppt
- 第1课向人性扼杀者宣战(文艺复兴运动)讲述.ppt
- 第1课时化学反应速率讲述.ppt
- 第1课时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讲述.docx
- 第5章合同法基本原理详解.ppt
- 2025年网络文学平台版权运营模式创新与版权保护体系构建.docx
- 数字藏品市场运营策略洞察:2025年市场风险与应对策略分析.docx
- 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法规与市场前景白皮书.docx
- 工业互联网平台安全标准制定:安全防护与合规性监管策略.docx
- 剧本杀剧本创作审核标准2025年优化与行业自律.docx
- 2025年新能源电动巡逻车在城市安防中的应用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分析.docx
- 全渠道零售案例精选:2025年行业创新实践报告.docx
- 2025年网约车司乘纠纷处理机制优化与行业可持续发展报告.docx
- 2025年宠物烘焙食品市场法规政策解读:合规经营与风险规避.docx
- 2025年宠物行业数据安全监管政策影响分析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