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爱抚:被忽略的儿童临终关怀.docVIP

最后的爱抚:被忽略的儿童临终关怀.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最后的爱抚:被忽略的儿童临终关怀.doc

最后的爱抚:被忽略的儿童临终关怀   孩子们同样可以感受到疼痛,但对于死亡的理解比较浅显,主要是害怕、孤独。他们的安全感,还来源于亲人的抚摸、喂食、嬉戏和微笑。在中国,针对儿童的临终关怀尚处于较大缺失状态      一位身患白血病的山东男孩小安,是这样走到生命尽头的:他一连向爸爸妈妈说了三声:“谢谢”“谢谢爸爸妈妈给了我生命,让我接受治疗。”然后自己拔掉氧气管,三分钟后平静地离开了……   他是北京儿童医院周?Q医生舒缓治疗团队的服务对象。从 2013年10月起,医院血液病中心副主任周?Q尝试着为患者家长提供电话随访、疼痛管理等,帮助孩子们度过人生中最后的还能获得的快乐时光。   在湖南长沙的“蝴蝶之家”,各种颜色的蝴蝶折纸被精心装饰在玻璃大门上。位于长沙第一社会福利院的“中国儿童临终关怀中心”(China Kids Children Hospice),由66岁的英国女护士金林创办,希望让这些患有脑瘫、胆道闭锁、肝腹水等重症而被父母遗弃的孩子们,最后一程走得不那么痛苦和孤独。   这里还有一面“蝴蝶墙”,一张张照片被嵌进纸蝴蝶的身体里。彩虹之上,是曾经来到世间又离开的孩子;蓝天白云中的孩子,是当下正在蝴蝶之家努力生长的小朋友。留在蘑菇上的,是那些从病危中收获奇迹、已经被收养的孩子们。   周?Q团队、蝴蝶之家,是中国少有的为儿童提供舒缓治疗及临终关怀的组织。舒缓治疗(Palliative Care),是指从被诊断为可能不被治愈的疾病开始,向患者和家属提供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各方面在内的一种全面性支持和照料,以帮助患者对抗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直至临终关怀。   在中国,临终关怀已有缓慢发展。北京有独立的临终关怀医院,如松堂关怀医院;有提供临终关怀服务的社区卫生站;在天津、上海,一些综合医院内附设临终关怀病房。深圳上海等地还出现了老人临终关怀的社会公益组织……然而,针对儿童的临终关怀,仍是少之又少。   蝴蝶之家的价值观,贴在金林的办公桌前。或许,它可以解释儿童临终关怀的意义:“每一个孩子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不管生命是长是短或是否为社会做出贡献;每一个孩子都应该被爱、被关怀,以及在爱和尊严中离开。”   最后的关注   “大梅阿姨,我不舒服了,怎么办啊?”电话里,一个孩子这样问王旭梅。   “没关系,让妈妈给你吃点药就好啦。”她微笑着回答。   更多的孩子不愿意与她对话,有的则根本没有力气说话了。还有一个孩子,心里明镜似的,听见妈妈和她打电话,就在一旁哭。   王旭梅,北京儿童医院血液科护士,8年从业经验。从2013年起,她加入对重症离院病童的随访行动。避开早晚与吃饭时间,有时是下班后,或是上夜班时,她不时地给家长们打电话。   拨号前,她都会暗暗准备一下,预估孩子的问题,但“实际上总是和想象的不一样”。   有的孩子,突然血象降低,全身都是出血点;还有的心跳很快,或者干脆不能吃饭了。让她耿耿于怀的是一些突然离世的孩子。当天还好好的,下午一点多说有点不舒服,家人正准备带孩子去医院时,孩子没有了。   有的孩子,回家后第一周状态不错。这让她暗自侥幸:“有时候想,会不会有奇迹发生啊,回家后就好了。后来发现不是,或早或晚,他们都会离开。”这时间,短则一天,长则五六个月,没有例外。   王旭梅做的工作,便是为这些进入临终期的孩子提供最后的指导和帮助。她的手机文档里,记录着每位随访孩子的病情发展。比如,一位6岁男孩,安徽人,去年6月起嗓子哑、咳嗽,确诊为横纹肌肉瘤,先后在上海、北京治疗,9月7日出院。   “9?12 患儿疼痛加重,耳朵处流脓、流血,耳垂痒感明显,咨询周主任,建议碘伏消毒,口服希刻劳。9?16 患儿食欲很差,昨天一直睡觉,今天睡眠少一点,头痛较昨天好转,吗啡一天两次,碘伏消毒耳朵患处,痒感好转,告知家长患儿病情,做好心理准备。”      这个喜欢钓鱼的孩子,坚持到10月8日离世。   “挺过来啊,挺过来啊!我们好好过年啦!”长沙蝴蝶之家的护理阿姨冯桂兰,抱着2岁多的男孩龙忠忠,一遍遍叫着他的名字,希望弥留之际的孩子能听见她的呼唤,回到这个世界上。   龙忠忠患有严重的脑瘫,不会走路、不会说话。天门没有合上。感冒时会抽搐。那几天一直咳嗽,痰特别多。冯阿姨为他拍背,再用吸痰器为他处理。渐渐地,龙忠忠已经没什么意识了。脸和嘴唇都白白的,呼吸有些困难。   晚上十点,就像睡着一样,孩子在她的怀抱中平静离开。   之后,龙忠忠由护士洗澡擦身,换一身新衣服,加一个日常放在他枕头边的娃娃,最后用一块满是小蝴蝶的布把他轻轻包好,后由殡仪馆的工作人员送走。   有人曾问过创始人金林,孩子临走的时候需要什么?金林回答,是爱抚。蝴蝶之家的孩子们,如果情况不佳,会得到护士或阿姨一对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