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暗物质、超新星与伽马射线:银河系的危险.doc
暗物质、超新星与伽马射线:银河系的危险 银河系只是宇宙中数以千亿的星系中普通的一个,正如人类生存所依赖的太阳,也只是银河系中数以千亿的恒星中无奇的一个。人类早就意识到了银河的存在,因为在夜空中它如一条由星星组成的细长的河流,因此得名。只是古人不曾意识到,我们自己也居住在这银河之中,并且如其他所有星系一样,银河系中也充满了不可预知的危险。 暗物质 多年来人类探索暗物质的研究始终进展不大,世界众多或埋在地下深处,或设在太空中的花费巨大的暗物质探测实验大多都空手而归。从20世纪30年代起,天文学家在进行宇宙观测时通过引力作用发现了暗物质存在的证据,但几十年过去了,人类至今仍然不知道暗物质最基本的构成方式和运动规律。除了建立各种理论模型和假说,人们至今只是通过观测,确定了暗物质占到全宇宙的26.8%,同样显得扑朔迷离的暗能量占到宇宙的68.3%,而我们能够感知到的普通物质则仅占到宇宙的4.9%。目前暗物质与暗能量研究已经成为宇宙学研究中最热门的两个课题,这也给理论物理学家们提供了充分发挥想象力的空间。 2014年11月21日,一位科学家身处正在建设中的英国地下1400米深的实验室。这个欧洲第二深的实验室用于天体物理学、气候变化和暗物质探测等方面的研究 随着暗物质探测的一再受挫,有理论物理学家认为暗物质可能根本就不存在,我们之所以会以为有暗物质,是因为我们对于宇宙的理解有误,人类需要重新认识引力作用,如果我们对目前的宇宙模型进行某种修正,就完全可以消除其中暗物质的因素。但哈佛大学的理论物理学家、被认为最有可能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女科学家丽莎?蓝道尔(Lisa Randall)不这样想,她认为暗物质确实存在,而且它的存在还可能威胁到了地球的安全,6600万年以前恐龙的灭绝可能正是与暗物质有关――她为此还写了一本介绍物理学的畅销书《暗物质与恐龙:宇宙中惊人的关联性》(Dark Matter and the Dinosaurs:The Astounding Interconnectedness of the Universe)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扁平圆盘形状的银河系,宽度大约有13万光年,在圆盘中心的厚度则大约是2000光年。太阳系在这个圆盘的边缘,围绕着银河系进行“公转”,大约每2.5亿年会绕行银河系的圆盘一周。这种公转还伴以上下的波动,大约每3000万年会穿越一次银河系的圆盘。问题在于,银河系的圆盘可能同样也是暗物质聚集的区域。虽然暗物质与普通物质并不经常发生相互作用,即使穿越暗物质,地球生物也可能无知无觉,但是暗物质的引力作用对于太阳系和地球的影响却不可忽视。 蓝道尔教授认为,每3000万年穿越一次银河系的暗物质,由于引力的作用,很可能会牵引太阳系边缘的彗星和小行星进入太阳系内部,最终撞击地球。不仅如此,暗物质在穿越地球的核心区域时,引力作用同样会直接作用于地球,大幅度提高地球内部的温度,从而导致更加剧烈频繁的火山爆发、磁极翻转、海平面上升――所有这些因素加在一起,就足以造成地球生物的周期性灭绝。 超新星爆发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都是超新星爆发的产物。在宇宙中,氢、氦两种元素占到普通物质总量的98%,但仅凭这两种元素无法形成地球上丰富复杂的生命,甚至无法形成地球。宇宙中大多数比氧元素更重的元素,都是来自超新星爆发,太阳系中富含金属元素,可能也正是源于在太阳系形成之前,附近的几次超新星爆发。但是在太阳系形成之后,远离超新星爆发,可能正是地球上的生命得以存在的关键因素。因为一次足够近的超新星爆发,就足以毁掉整个太阳系。 超新星爆发是恒星的爆炸。在双星系统中当一颗碳氧白矮星从它的伴星那里不停地获取质量,达到某一个极限时,白矮星就会发生超新星爆发;当一颗恒星走到生命的尽头,自身的核燃料燃烧殆尽,它的质量会开始向恒星中心转移,直到中心的物质密度过高,无法承受自身引力时,也可能发生超新星爆发。人类观测到的超新星爆发大多发生在银河系之外,在银河系内,可能是由于宇宙尘埃的阻碍,反而不容易观测到超新星爆发。上一次还是由德国天文学家约翰内斯?开普勒(Johannes Kepler)在1604年观测到了在银河系内部发生的超新星爆发,当时那颗位于蛇夫座的超新星距离地球1.3万光年。 一颗被命名为仙后座A的超新星爆炸后的“残骸”(摄于2006年8月29日) 超新星对于人类的天文学研究有重要意义,天文学家通过观测某种特殊的超新星来判断一些遥远的天体与地球的距离,它们因此被称作“标准烛光”(standard candle)。但超新星爆发并不一定总是发生在远离地球的地方:地球上本没有一种铁的同位素“铁-60”,只在月球土壤中发现过这种同位素,但是在1999年,一些物理学家在大约500万年以前形成的地球地层中发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