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宪的“读库”十年.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张立宪的“读库”十年.doc

张立宪的“读库”十年   张立宪,江湖人称“老六”,2006年凭一己之力推出《读库》系列。十年过去,《读库》已成为很多精英知识分子和爱书族们收藏的“私房书”。他相信人类具有阅读的本能,“人最可悲的境况就是25岁已死75岁才埋,一个人只要有摆脱这种状态的欲望和冲动,那么阅读就不会消亡。”《读库》近年也推出少儿读物品牌“读小库”,立志掀起一场儿童阅读革命。   《读库》:一场工业化美感实验   “2005年末,在石家庄开往北京的夜行大巴上,老六脑中生出念头,然后像落第后的洪秀全一样陷入迷狂,《读库》的念头出现在头脑中。在那辆夜行大巴上,做什么,怎么做和为谁做这些问题同时涌现,明确而清晰。那真是一辆众神之车。”导演牟森如此写《读库》的出生。   出版人张立宪,花名老六。对于老六创办《读库》的前因后果,描述最诗意、也有历史感的是导演牟森,他是老六饭局常委、《读库》出生见证人。   十年前,为了打破“一眼望到底的”“别人安排好的”生活,老六按照他设想中“书应当有的样子”,编起了《读库》,主体是关于当代中国的非虚构写作。在很长时间里,《读库》编辑部就老六一个人,负责策划、组稿、编辑、校对、设计、印刷、财务、销售、公关。但实际上,老六利用在出版业的积累,总能找到各环节最优秀的专家组成小团队,堪称“云编辑”。   同样是老六做梦,白岩松讲了另一件往事,2006年德国世界杯,看过巴西澳大利亚的比赛,白岩松、刘建宏、老六在慕尼黑喝酒,老六勾勒了自己的梦想:“要做十年《读库》,要让你们家那书架,从这头到那头全是《读库》。”   从2006年的0600期到2016年的1600期,江湖人称“老六“的出版人张立宪,主编《读库》正好满了十年。白岩松家里果然有了一长排《读库》出品。   对于这本意为“大型阅读仓库”、双月出版的杂志书来说,它的外形曾十年如一日:永远317页,永远水泥色的封皮,永远在上方正中竖着排出“读库”两个楷体字和每期期号,而下方空空一无所有。只有书脊上反白嵌着“读库”二字的色块不断变换着颜色,默默标示出时间的流动。这些都令它凝结成为出版界的一枚标本,也成就了它令人印象深刻的辨识度。   他向来质朴、低调,对于行业,是恪守工业化标准的专业出版人;对每一本书,则是一位悉心锤炼的工匠、一个辛勤哺育的园丁:用什么字、用何种纸,用怎样的开本、平整度如何、墨色如何、手感和松紧度如何……多年的出版经验让他对这些元素信手拈来,同时也让他不会错漏任一个微小的细节。《读库》今年年初改版,亦是老六和他的团队从规格、尺寸、用纸等诸多方面,一个细节一个细节进行“试错”后的结果。   2006年正式发行的第一期,头条文章是关于郭德纲的,老六约东东枪对郭德纲进行了为期半年的贴身采访。那时,郭德纲还没有全面获得他后来的名望,东东枪也还不是微博大V,但他在郭德纲还没红的时候就已经听了郭好几年的相声,堪称不二人选。不久后,当觉悟过来的媒体铺天盖地报道这个草根相声明星时,《读库》拿出来的是占据了整整76页的长文,离当事人最近的距离,最长的采访时间,最精细的观察,使它和这本新生读物脱颖而出。   类似的事情还发生在周云蓬身上,老六“派遣”绿妖去采访这位盲人民谣歌手,3个月的采访结束后,绿妖成了周云蓬的女朋友,可见交流之深入。   这些传奇故事差不多已经成了行业里口口相传的段子。但让人惊奇的,是里面体现出来的老六看人看事的敏锐度:他总会找到正确的人去做正确的事(包括他自己),然后不惜成本、不计篇幅、不留遗憾――所谓“三不”原则。   相对应的是更加著名的“三有原则”:有趣、有料、有种。为了这三个原则,老六和《读库》把很多人们早已习惯了的文体拒之门外,包括学术文章、文学作品、艺术评论、个人感怀等等。拒绝一成不变的专栏面孔,拒绝读者们看烦了的熟名字,拒绝那些在网上一搜就几万条的人事,而是每期都去不辞辛劳地挖掘一些陌生人写的陌生故事,不吝篇幅地把它们放在头几条稿子上。   老六和他的朋友们曾经盛赞过一篇马宏杰写的《刘祥武相亲记》,客观地描写一个湖北青年农民在“传后”需求下的曲折相亲经历,故事后面隐藏着一个普通中国农民的善恶观念,以及他和这个世界打交道的方式。   老六文化圈子的朋友很多,用这些名字来填满《读库》的目录,完全不是什么难事。但他说, “我一直提醒自己,不要用表面的花哨和热闹来掩盖内心的贫乏和单调,希望《读库》是真正能带来新鲜感的”。   十年里,出版业起起落落,和其他诸多行业一样,也受到了一波波来自互联网的冲击,老六虽紧跟时代给《读库》开了网店、开了微博和微信,鼓捣出了一系列精美又别致的笔记本,卖得比书还好,成了不少人的伴手礼;鼓捣出了各式各样的书册,其中不乏《青衣张火丁》《护生画集》《永玉六记》这样的“高端”制作……但却并未被时代所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