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儿》中叙述视角的转换及其艺术效果.pdfVIP

《宠儿》中叙述视角的转换及其艺术效果.pdf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宠儿》中叙述视角的转换及其艺术效果.pdf

《宠儿》中叙述视角的转换及其艺术效果 《宠儿》中叙述视角的转换及其艺术效果 王晓兰 钟 鸣 内容提要:本文以“叙述视角的转换”为切入点,探讨莫里森如何通过“多重式内聚焦”或 “对人物内心的转换性有限透视”来揭示《宠儿》中的主题意义和强化审美效果。笔者认为莫 里森巧妙转换人物视角的叙述方法,有效地发挥了视角艺术上的长处,使作品更具丰富的审 美色调。 关键词:《宠儿》 叙述视角的转换 主题意义 美学效果 作为一位学者型的作家,托妮·莫里森(Toni Morrison,1931~)的代表作《宠儿》体现了 西方小说叙事艺术的典型特点。1993年,由于“以其富于洞察力和诗情画意的小说把美国 现实的一个极其重要方面写活了”。 莫里森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如同她的《所罗门之歌》等 作品一样,《宠儿》中虚幻与真实、怪异与正常相糅合的艺术手法折射出了她的现实观,即莫 里森通过闹鬼和死人还魂等怪诞的情节、扭曲的人物这样的表现手法来突出黑人悲惨的生 存境遇,使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强大的震撼力。正如王守仁所说:“莫里森的作品深 深根植于美国黑人独特的历史、传说和现实生活之中……无论是在思想内容方面,还是在叙 述手法的运用上,都将黑人小说推上一个新的高度”(22—23)。正是她作品中这种虚实相糅 的超自然、超现实的后现代主义叙述特点使得阿尔森(E.Alsen)等评论家认为应把莫里森 归属于后现代主义主流作家群。同时,莫里森在作品中还使用了内心独自和叙述视角的转 换等现代叙述技巧来凸现作品的主题。 《宠儿》的故事情节取材于真实的历史事件:19世纪50年代,一位叫玛格丽特·加纳的 女黑奴携带着几个子女从肯塔基的奴隶庄园逃到俄亥俄州的辛辛那提,当奴隶主带着追捕 手追到他们的住处时,玛格丽特·加纳自由的希望破灭了。为了使子女不再遭受做奴隶的悲 惨命运,她毅然决定杀死他们,但只来得及砍死一个女儿。 莫里森在为蓝登书屋编辑反映 黑人斗争史的文献《黑人之书》(1974年)时接触到了这个故事,便想通过虚构的方式来解构 并重构现实,从而为深受奴隶制身心残害的黑奴们写一部心灵史。经历了几年的酝酿和写 作,《宠儿》于1987年问世。在小说中女主人公的名字叫塞丝,而那昭示绝望、疯狂与极端的 母爱的凶器也变成了一把更令人害怕的手锯。1855年,女黑奴塞丝只身一人从肯塔基州的 “甜蜜之家”种植园逃亡至辛辛那提城郊的蓝石路124号,投奔已获自由的婆婆宝贝·萨格 斯。 她的二子一女已先送来,路上又在白人女孩爱弥·丹芙的帮助下产下一女(为纪念她好 - 王晓兰,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南昌水利水电高等专科学校人文系讲师,研究方向 为英美文学;钟鸣,文学博士,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英美小说和比较文学。 · 50 · 外国文学研究 2004年第2期 心的帮助,瑟丝给自gN4,N女儿取名为丹芙);28天之后,奴隶主“学校老师”带人追来,情 急之下,塞丝锯断了年仅一岁左右的女儿的喉咙,下葬时根据牧师的祈祷为她取名“宠儿”。 叙事的现时焦点是1873年,这一年保罗·D和“宠儿”这两个不速之客住进了蓝石路124号。 尽管逃亡和杀女已是18年前的往事,但往事的梦魇一刻也不曾停止过对塞丝的纠缠。虽然 她很高兴自己成功地使女儿免于遭受奴隶制的残酷奴役和身心迫害,但“她在寻求谅解过程 中几乎被痛苦和内疚压跨”(McKay 46)。 莫里森的《宠儿》通过一桩杀婴案及其余波来揭示奴隶制的惨无人道及其无穷贻害这一 主题。这部小说总共三卷,每卷为一个发展阶段,但是许多倒叙穿插其间。那些倒叙的时间 差,长短不一,有的向后退回半个多世纪,有的只是回顾当时发生在不同人物身上的同一时 刻的事件。这样,在阅读时“读者横向地进入不同人物的心灵深处,而又纵向地追溯不同时 期的往事和记忆”(王友轩6)。莫里森把不同的声音组合起来,构筑成不同的人物形象,而 不是把自己的观点生硬地塞给读者。她要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真正走进小说里,同她一起 体味主人公的艰辛、绝望与无助。正是因为莫里森调动了一系列的叙述手法,读者初接触这 部小说时有一种庞杂混乱感。但阅读的困难并非故事情节本身造成,而是由小说的叙述特 点造成的。莫里森“对各种叙事传统和叙事技巧的选择运用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她深 知不同程度的叙事中介会产生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