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物质文明和生活方式的涌入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
历史上,自诩为“天朝上国”的中国人穿着中式服装,住在中式建筑里,行为举止温良恭俭让,敬爱天地君亲师,庄重而热烈地过着中国节日,生老嫁娶都履行祖宗礼仪……这些,曾经是中国人的标识。而自100多年前开始“师夷长技”以来,中国文化或妄自菲薄,或自暴自弃,属于自己的文化衣衫渐被撕破,庄重从容的古老文明渐行渐远。现在,除了黑头发黄皮肤,我们还有什么外在的标识? ——《中国新闻周刊》 新闻报道:在当今的中国,每到圣诞节或情人节,不管是商家还是顾客都会全程投入,气氛愈演愈烈。与之相反的是在传统的中国节日,如端午节、中秋节,节日的气氛却是越来越淡化,这不得不让人深思…… 观点1:西方文化的进入,推动社会生活的进步 观点2:这就是一种文化侵略 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和观点?说说你的理由。 观点一:这是一种进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断发展,这时候旧的文化显然是不合时宜的。西方文化的进入,给我们带来新的生活方式与生活态度,中国逐渐改掉了一些传统陋习,与世界接轨。 观点二:这是一种文化侵略。西方文化的进入,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一步步沦丧,特别当我们过着西方的圣诞节时,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已经被韩国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应该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 作为当代青少年面对东西方文明碰撞时,应该作出怎样的正确选择? 在西方文化的接受问题上,教师应进行正确地引导。一味的阻止或进行批判,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如果从另外一个层面,即让学生深刻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深厚的历史底蕴,他们一定会爱上古老的中国文化,并找到与西方文化和谐的结合之路。 * * * * * * * * * 我的梦想随着时代在飞。20世纪50年代,年少的我渴望拥有社会上流行的“三大件”,那就是手表、自行车、收音机;70年代我的梦想在改变,第二代“三大件”,即洗衣机、缝纫机、照相机,成了我们新的追求;80年代的我腰包鼓了,梦想更大了,我梦想的“三大件”又变成了冰箱、彩电、录像机;90年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人民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手机、空调、音响,成为我追求的第四代“三大件”;跨入新世纪,进入高科技发展的新时代,我的梦想也更高更新,第五代“三大件”楼房、电脑和私家车让我的生活更充实、更现代。 我的梦想越飞越高,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不久的将来我会再圆第六代、第七代“三大件”的梦想! 近代中国人的社会生活习俗、衣食住行发生了哪些变化?原因是什么?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的衣食住行又有何新变化?原因是什么? 第11课 物质生活 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请思考:在你的印象中,哪些是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反映? 物质生活: 社会习俗: 衣 食 住 行 婚丧嫁娶、社会风尚…… (一)原因 (二)概况 (三)特点 一、衣——变化中的男女服饰 西方生活方式的影响 男子:长袍马褂→流行西装和中山装、 列宁装、“干部装” 女子:宽松肥大→流行旗袍、连衣裙 (1)中西合璧 (2)多元 (四)变化过程 1. 鸦片战争后到新中国成立 长袍马褂——近代男子的通常服饰 西装——鸦片战争后传入中国,中华民国成立后流行开来 国人将其与中国传统的长袍马褂进行融合,创造出一种中西合璧的穿着来:绸缎长袍、西服裤,头顶圆形礼帽,足上是一双乌黑油亮的牛皮鞋。当然,这样的装束大多是有身份、有地位的大人物的时尚,如一些国民党的要员、大商人、大银行家等。 大学生和大中学校的老师,则多是上身穿长袍、下身穿西式裤子、脚穿布鞋。到民国中后期,这么一种穿着打扮,俨然已经成了知识分子的标志性服装。 孙中山综合中西服饰的特点,设计出一种直翻领有袋盖的四贴袋服装,取名中山装。此后中山装大为流行。 中山装 礼 义 廉 耻 以文治国 立法、司法、行政、考试、监督五权分立 三民 主义 你知道中山装造型的的思想和政治含义吗? 在国外一些大场合,我从来都是穿唐装、中山装。我想告诉所有人,我很骄傲,我是中国人。可能因为这点,所以香港大使、申奥大使都找我来做……我很传统,不希望忘记自己的文化。 ——成龙 鸦片战争前的旗袍 改良后的旗袍 50年代的时尚:列宁装 2.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 “做套列宁装,留着结婚穿”是20世纪50年代初年轻人中流行的一句顺口溜。 60年代的流行——绿军装 “文化大革命”时期——在“红色革命” 主旋律的影响下,全国着装表现出明显的军事化特征,即所谓“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3)改革开放以后 思考:以中国近代以来女性服饰的变化 为例,说明中国服饰的发展趋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