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清末的外力冲击与近代化第二节近代化的努力.ppt

第五章清末的外力冲击与近代化第二节近代化的努力.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清末的外力冲击与近代化第二节近代化的努力.ppt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丁日昌巡台路線 丁日昌的建設—整頓吏治 一、背景:臺灣營伍積弊由來已久,軍紀渙散、貪贓枉法、營私舞弊,不一而足。例如: ? 1.管帶鎮海左營總兵朱名登縱容部屬貪贓枉法。 ? 2.臺灣北路協副將郝富有聽任部屬擾害良民。 ? 3.補用道凌定國營私舞弊。 二、結果:最為世人所稱道。 ? 1.犯法者或革職或降調,臺灣吏治頓時改觀不少。 ? 2.上海《北華捷報》(North China Herald)曾報導丁日昌在臺時,所有官員均陷入極度困窘中。 ? 3.英國駐臺領事亦稱丁日昌在臺時,整頓軍紀甚嚴,致許多官員不得不放棄官職。 劉銘傳的新政 一、背景:因法軍侵臺(中法戰爭,1884),清廷開始重視臺灣,派劉銘傳入臺督辦防務。 二、項目:(1885-1890) ? 1.開山撫番 ? 2.調整行政區劃 ? 3.改革財政 ? 4.交通建設 ? 5.其他新政 三、當時中國:自強運動 海門天險 根據記載1884年7月16日,劉銘傳帶領「銘軍」抵達基隆,第二天法艦就跟蹤而來。雙方開激烈砲戰。一千餘官兵在劉銘傳率領下擊退法軍。 今天列為一級古蹟的基隆二沙灣砲臺,便是當年劉銘傳所重修建。頂部有攻 擊之射口,並刻有「海門天險」 題字 。 獅球嶺砲臺 中法戰役時,法軍登陸基隆,劉銘傳在獅 球嶺二沙灣等地建西式砲臺抗敵。 滬尾砲臺—北門鎖鑰 自古以來,淡水滬尾港,由於地理位置屬交通要衝,於清朝時期即為國際商港,因此迭遭外力侵犯,為兵家必爭之地,故劉銘傳來臺後,光緒12年(1886)遂請德人修建防禦性砲臺,即現址「滬尾砲臺」-北門鎖鑰 。 劉銘傳的建設—開山撫番 一、開山: ? 1.「全臺撫墾總局」:設立於大嵙崁(今桃園大溪),以求安定秩序。 ? 2.各原住民地界設撫墾局:以利漢人移民墾殖。 二、撫番: ? 1.對歸順原住民:賜銀兩,並設有「番學堂」教導原住民讀書、識字,學習官話與臺語,另派人教導原住民拓墾和謀生技術。 ? 2.對不肯服從的部落:大力征剿。 劉銘傳的建設--行政區劃 一、背景:配合「開山撫番」與建省所需,且既有行政區劃過寬且廣,不易控制。 二、內容: ? 1.三府:臺北府、臺灣府、臺南府。 ? 2.將既有縣廳做適度調整與新增: ?臺北府:轄淡水、新竹、宜蘭三縣及基隆廳。 ?臺灣府:轄苗栗、彰化、臺灣、雲林四縣及埔里社廳。 ?臺南府:轄嘉義、安平、鳳山、恆春四縣及澎湖廳。 ? ?增設臺東直隸州。 ? 3. 建省:清光緒11年(1885)將臺灣正式建省,不過遲至光緒14年(1887),臺灣才正式與福建省分治。臺灣省首任巡撫為劉銘傳。 沈葆楨時期 劉銘傳時期 劉銘傳的建設--財政改革 一、原因:籌措新政財源。 主張:「欲自強,必先致富,欲致富,必先經商。」 二、內容: ? 1.「清丈田賦」與增加稅收:藉以解決臺灣複雜的土地關係,但因損害南部地主權益而招反彈。 ? 2.發展實業--設立「官腦總局」及「磺務總局」:樟腦實施專賣,硫磺開採加工後,轉賣中國大陸。 3.設立「官銀局」,購置機器、鑄造銀幣,這是中國自造銀元的開端。? 二、內容: 4.振興糖業: ? ? ?督勸糖業公會訂立品質保證的公約。 ? ? ?贊助商人購買外國製糖機器。 ? ? ?在臺南新營創設糖廠,以新法製糖。 ? ? ?結果:使臺灣蔗糖輸出逐步回升。 5.新式機械採煤 ?新購採煤機器 ?聘請外國工匠開採 ?設置專用鐵路以利運輸 ?結果:輸出煤礦漸增 劉銘傳的建設--財政改革 方法:清丈土地 清賦-整理隱田(未向政府申報賦稅的土地) 1889年彰化就曾經因為清田賦問題而爆發施九緞的叛亂。 改賦-重訂稅則 大租減四留六 即大租戶只能保原有大租額六成,其餘四成則留給小租戶作為政府納稅之用。 劉銘傳的財政改革—清丈田畝 劉銘傳的建設--交通建設 一、公路 ? 1.光緒11年(1885),興建從臺北府通往宜蘭之道路,為今日「北宜公路」的前身。 ? 2.銜接臺北-基隆-淡水的道路,為今日「淡金公路」的前身。 二、鐵路:光緒13年(1887),鋪設由基隆通往台北的鐵路,使臺灣擁有第一條鐵路。光緒17年(1891)台北大稻埕─基隆段通車。台北─新竹段是在光緒19年(1893)邵友濂在任所完成。 三、郵政:將舊有驛站制度改造為現代郵政系統,在臺北設立「郵政總局」。 台灣第一條鐵路(台北─基隆) 光緒13年(1887),台灣首任巡撫劉銘傳響應清國政府的新政(自強運動),經欽准後,開始向台灣的地方仕紳募集資金,興建全台第一條鐵路,也是全中國第一條官辦鐵路。 1887年6月9日,鐵路自台北大稻埕開工(此即台灣定每年6月9日為「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