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戏遭遇意大利美声.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地方戏遭遇意大利美声.doc

地方戏遭遇意大利美声   在由我邀集的一次朋友聚会上,很矛盾地来了两拨客人:一拨是即将出国深造的音乐学院的女孩和她的父母,另一拨是两位已经下岗的唱地方戏的老演员。两拨人都是搞艺术的,也都是我老乡,事先我没觉察到这样的邀集有什么不妥,也没有留意他们在艺术形式和表演行当上的差异。落座后,待双方阵营相继亮相,我才发觉情形有些不对头。这两拨人是怎么凑到一块的,说来也巧――   音乐学院的女孩学习意大利美声,刚刚在一次大奖赛中获奖。这件事本来和我没什么关系,但她参赛时出现了一些波折――因为是音乐学院的在读生,大赛组委会最初同意她可以不参加初赛,直接进入复赛。但到了复赛时,正常由初赛进入复赛的歌手们不干了,说音乐学院的学生也不能搞特殊化,所有歌手都必须按大赛规程参赛。众怒难犯,组委会只好忍痛割爱,取消了女孩的参赛资格。   这时女孩的家长不干了,说组委会有言在先,不能自食其言。双方各执一词,僵持不下。女孩的家长知道我在文化单位工作,给我打电话求助。这次大赛是省文联承办的,文联领导里我就知道崔凯,但我认识他,他不认识我。可是,事关女孩的专业前途,我只好硬着头皮冒昧给崔凯打了电话。没想到人家崔凯很帮忙,了解了情况后,亲自跟组委会商量:复赛时让女孩先唱着,不算正式参赛歌手,也不计成绩,对其他歌手构不成威胁。看来崔凯不单写小品是高手,处理此类艺术纠纷也是高手。   在高手的斡旋下,女孩复赛时客串登台,唱了一首歌剧《茶花女》的选段,结果一鸣惊人。获奖是自然的了,还被北京来的评委、作曲家肖白先生相中,把她推荐到北京的一家中央艺术院团。进团不久,又被派往国外深造。   吃水不忘打井人,临出国前,美声女孩和家长来我家辞行。正好这两位地方戏老演员也在我这里串门,大家便一起来到一家餐馆。   人逢喜事精神爽。聚餐一开始,美声女孩就自告奋勇,用卡拉OK话筒表演了她参赛时演唱的《茶花女》选段,为我们助兴。女孩的父母也是我家乡歌舞团有名望的独唱演员,夫妻二人随后也即席合唱了《长江之歌》。说是献丑,其实是展示了美声女孩的家学渊源。这一家子的卡拉OK歌惊四座,酒店的服务员都跑来侧耳倾听,忘记了给客人上菜。   这中间,我怕冷落了另一拨客人,几次请两位地方戏演员也卡拉OK一首,给大家助助兴。但这二位老兄就是不肯开口。“饭店没有地方戏的卡拉OK伴奏带,没法唱啊。”他们用这样的借口来搪塞。没有伴奏带是事实,可以清唱嘛。但他们就是不唱。在意大利美声唱法面前,他们是内心不服气,还是自惭形秽?   这两位下岗的地方戏演员当时的处境都有些不妙。其中一个是原辽南戏剧团的主要演员。剧团解散后,他始终没有正式的营生,和爱人开了个小卖店糊口。据说小卖店的生意还挺兴隆,可能一门心思全投在他的小本经营上了。另一位也是辽剧演员,剧团“黄”了以后,自找门路,在一家私立学校帮忙。设身处地地想想,这种场合,他们的确也没有心思唱。这次他们到我家来,是想让我帮着出出主意,在“辽艺”办个辽剧培训班,使这个辽宁唯一的地方戏剧种后继有人,延续下去。   还是美声女孩有办法,大人们酒过三巡后,她举起了杯子,对辽剧老演员们说:“二位伯父,听我肖伯伯介绍,您们是辽南剧表演艺术家――”“啥艺术家。”那二位几乎异口同声,带着情绪说,“俺们就是唱皮影戏的,狗肉上不了大盘子。”皮影戏俗称驴皮影,辽剧就是60年代初由辽南皮影戏移植过来的。坐科音乐学院的美声女孩在学校可能开过地方戏剧的课程,这时便道:“二位伯父,别看您是表演辽剧的,但您不一定知道辽剧的传人是谁。”这使我有点吃惊,本以为美声女孩只对帕瓦罗蒂、普拉西多、多明戈、卡雷拉斯等四大男高音情有独钟,想不到她还能对辽宁地方戏有所了解,便问她:“你知道辽剧的传人是谁吗?”   “略知一二。是马传亮,马老先生”。女孩回答得嘎嘣脆,“老人家当年的皮影戏红遍辽南,人送艺名‘马大浪’。”   这时,其中的一位地方戏演员坐不住了,突如其来地问她:“你是怎么知道的?”   “我们学院开了地方剧种的选修课,我听老师在课上讲的。老师还说,当年东北局第一书记宋任穷看了马老先生表演的辽剧,还接见过他。”   “哦,是这样……”问话的这位,连连颔首。   这时该我说话了。我指着问话的地方戏演员问女孩:“丫蛋儿,你知道这位伯伯是谁吗?”女孩摇头。   “他就是马传亮老先生的儿子,前辽南剧团的主要演员马明生。”   “老马,别绷着了。”另一位辽剧演员跟着帮腔,“你来一段吧。这孩子把你家老根都端出来了!”   老马的身份一亮出,美声女孩十分惊喜:“呀,是您呀,马老师。我们老师在课堂也讲过您!”说着,双手握住马明生的手不放开了。“老师说您的嗓子可好了!”   老马好汉不提当年勇地摆手道,“那是啥时候的事儿了?嗓子早没喽。”   “嗓子没了,味道还在。”我恳求道,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