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陕西风县北部地区构造变形与金矿成矿规律.doc
陕西风县北部地区构造变形与金矿成矿规律
【摘要】通过对凤县北部地区区域构造格架的分析,结合地表露头尺度构造特征、深部钻探岩心变性特征,总结和归纳凤北地区构造演化特征、划分构造变形期次。通过分析凤北地区矿化蚀变特点,探究其矿带空间形态,了解控矿构造特点,总结成矿作用与构造的相关性,把握成矿规律。
【关键字】凤北地区;构造变形;成矿规律
一、引言
南秦岭晚古生代凤县―太白盆地是在扬子地台北缘早古生代被动大陆边缘发展起来的具裂陷性质的盆地,处在秦岭微板块当中,在盆地内既产有八卦庙超大型金矿也产有八方山―二里河大型铅锌矿床,是我国西部重要的金及有色多金属成矿区带,也是我国最具成矿潜力和找矿远景的地区之一。凤北地区位于凤县-太白盆地的核心部位,是金矿找矿的最具有潜力的有利部位。
由于该地区地质研究程度较为薄弱,构造变形较为复杂,因此查明该地区的构造变形特征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有助于查明凤县地区金矿成矿规律、找矿潜力,确定找矿方向和找矿靶区,推动找矿勘探实践。
二、区域地质概况
在大地构造上,凤北地区处于玛曲-略阳-勉县断裂带(即勉略断裂带或缝合带)北侧,
属于勉略带与商洛-丹凤深大断裂带所夹持的秦岭微陆块。秦岭微陆块是巨型的东西向大陆推覆构造和陆内强构造变形带,是华北板块与扬子大陆板块的相互作用带,它代表着中晚泥盆世扩张打开、二叠世俯冲消减、中晚三叠世闭合的勉略有限洋盆,记录着古特提斯东部北支洋盆的发展演化,是重建中国及东亚大陆构造演化的重要研究地带(张国伟等,2001),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的碰撞造山作用造就了凤-太金矿区的发育。
凤北地区为凤-太金矿区的核心部位,是以自北而南多层次叠瓦状逆冲推覆构造为骨架的向南突出的巨型复合断裂弧形构造带,自北向南的主要断裂有庙坪~康家梁韧性断裂带、马家窑~白家店韧脆性复合断裂带、碾子湾~套坝韧脆性断裂带和罗汉寺~瓦窑上韧脆性断裂带,成矿地区位于罗汉寺~瓦窑上韧脆性断裂带南侧的罗汉寺-鹿母寺构造带。区域上出露的地层为上元古统罗汉寺岩群、泥盆系大草滩组。
三、构造变形特征
凤北地区罗汉寺岩群表现出具有拉张性质的沉积-火山建造,经历多期次的构造运动
总体变形较为复杂,构造(面理)置换较为发育。总体自西向东呈枢纽向东倾(110°∠20°),北翼北倾(0-20°∠50-70°)、南翼向南东倾(150°∠20°),轴面近于陡倾的大型斜卧褶皱,两翼产状较为稳定,其核部产状变化较大,总体显示“I”到“N”型褶皱变形,而其中的火山碎屑岩与千枚岩类又总体构成叠加褶皱,两者相互包容,互层出现,构成褶叠层构造,可能代表加里东期构造变形特征。
印支期为罗汉寺岩群的主期变形,受区域上逆冲推覆构造的作用,罗汉寺岩群c岩性段片理、片麻理以走向北西、倾向北东为主,叠加糜棱岩带、韧性剪切带,形成带状退变质。燕山期以前期构造面理为变形面,受右旋剪切变形作用的影响,形成区域上近东西向展布的鹿母寺弧形构造(斜卧褶皱)(区域上为反“S”型构造的东翼),罗汉寺岩群向东滑脱、推覆于泥盆系大草滩组之上;晚期受区域北东向左旋走滑断裂的影响,局部形成拖褶倾竖褶皱、斜卧褶皱。
四、控矿构造特征
研究区内构造具有长期活动、类型复杂、作用强烈的特征,发育于前泥盆系中的韧性剪切、逆冲推覆、伸展滑脱等断裂体系提供了充分的区域成矿条件。构造的多期活动不仅产生了一部分构造热液,更主要的是为成矿创造了必备的导矿和容矿构造。
区内控矿构造的研究以野外露头观察为基础,结合该地区勘探成果。凤北地区可见明显的矿化蚀变特征,其蚀变带的展布主要受区域背斜的控制,实际勘探结果表明,复背斜两翼成矿,背斜北翼总体呈北西向展布,产状为10°-40°∠35°-46°。矿体呈层状、似层状、脉状沿层间破碎带断续分布,并有分枝复合特征。出露于上古生界罗汉寺群第三岩性段地层中,赋矿岩性主要为灰绿色―浅灰色粉砂质千枚岩,上下盘多出现紫红色―浅紫色变质粉砂岩。近矿围岩蚀变主要为绿泥石化、绿帘石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硅化等。北翼矿化破碎带稍稳定,延伸较远。
复背斜南翼产状稍陡,蚀变带较明显,整体较为破碎,矿体呈层状、似层状、脉状沿层间破碎带断续分布,并有分枝复合特征。出露于上古生界罗汉寺群第三岩性段,赋矿岩性主要为灰绿色―浅灰色粉砂质千枚岩,上下盘多出现紫红色―浅紫色变质粉砂岩。近矿围岩蚀变主要为绿泥石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硅化等。
两翼中黄铁矿的分布主要在含矿的千枚岩、凝灰岩、石英脉中,在千枚岩中的黄铁矿,主要沿构造面理(劈理)分布,产状较缓,或沿顺面理侵位的石英细脉分布,部分位于千枚岩与细脉的接触部位。在石英脉里,微细粒浸染状、半自形颗粒集合体、自形单晶大颗粒这三种黄铁矿均可观察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