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湿循环条件下氯盐侵蚀混凝土的试验分析.docVIP

干湿循环条件下氯盐侵蚀混凝土的试验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干湿循环条件下氯盐侵蚀混凝土的试验分析.doc

干湿循环条件下氯盐侵蚀混凝土的试验分析   摘要:氯盐侵蚀对混凝土的耐久性影响很大,而早龄期混凝土在干湿循环作用下的抗氯离子侵蚀能力远弱于在全浸泡条件下的抗侵蚀能力,氯离子在两种条件下的传输方式有着一定的区别。通过试验作出相应分析,能够为工程实际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关键词: 氯盐侵蚀;干湿循环;早龄期;扩散   The experimental analysis of chloride erosion in concrete under dry-wet cycling   Wu Xuanze Cui donghao Chen Da Chen Jinzhen Zhang Wei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Southeast University Nan Jing 210000   Abstract: Chloride erosion has great impact on the durability of concrete, and early age concrete has weaker resistance to chloride ion in the wet and dry cycle than that in the conditions of full immersion, chlorine ions in the two conditions transmission has a certain distinction. Accordingly analyzed by experiment, it is possible for the project to provide practical theoretical support.   Key words: chloride erosion dry-wet cycling diffusion early age   一、 引言   钢筋混凝土结合了混凝土和钢筋的优点,造价较低、性能良好,是土木工程设计的首选材料[1]。然而,钢筋混凝土往往因为钢筋锈蚀而开裂从而提前失效,未能达到预计的服役寿命。氯盐侵蚀是导致钢筋锈蚀的主要原因。当混凝土中钢筋表面的Cl-的含量达到某一极限值以后,钢筋表面的钝化膜破坏,露出了铁基体,形成腐蚀电池,金属铁变成铁锈,体积膨胀直至原钢筋体积的2-10倍,混凝土保护层发生开裂破坏,结构承载能力降低,并逐步劣化破坏。   二、 氯离子扩散模型   氯离子通过混凝土内部的微裂缝、孔隙从周围环境向混凝土内部传递。氯离子侵入混凝土的方式主要有:   1、 毛细管作用:氯离子随水一起通过连通毛细孔向内部迁移   2、 渗透作用:由于水压力的存在,氯离子从压力较高的地方向压力较低处移动   3、 扩散作用:由于浓度差的存在,氯离子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移动   4、 对流作用:由于干湿交替,在湿度梯度的作用下,氯离子发生对流   5、 电化学迁移:由于电位差的存在,氯离子从电位低的地方向电位高的地方移动[2]   在上述5种方式中,氯盐侵蚀混凝土的最主要方式是通过溶于混凝土孔溶液内的氯离子扩散,因此大多数研究都是基于Fick第二定律展开的。Fick第二定律简洁性较好,且和实测结果之间吻合度较高,现在已经成为预测氯离子在混凝土中扩散的经典方法。   假定混凝土中的孔隙分布是均匀的,氯离子在混凝土中扩散是一维扩散行为,浓度梯度仅沿着暴露表面到钢筋表面方向变化,Fick第二定律可以表示为[3]:   (1)   式中: ―氯离子浓度(%),一般以氯离子占水泥或混凝土重量百分比表示;   ―时间(年);   ―位置(cm);   ―扩散系数。   三、 氯离子侵蚀钢筋混凝土的破坏机理   3.1局部酸化、破坏钝化膜   水泥中含有可溶性的钙、钠、钾等碱金属氧化物,这些氧化物在水泥水化时,会与水反应生成碱性很强的氢氧化物,从而为钢筋提供了一个对其非常有利的碱性环境(pH值为12-13)。在这样的环境下,钢筋表面就会生成一层致密的“钝化膜”,分子和离子很难穿过。   碱性环境下,钢筋表面形成钝化膜是一个电化学的反应过程。   首先,OH-发生氧化反应,失去电子,生成水和活性氧原子:   2OH- [O]+H2O+2e-   随后,反应生成的[O]吸附于金属表面,由于金属的电子流动性较强,[O]夺取电子形成氧离子,从而在金属表面产生高压电和双电层:   [O]+2e-(金属中) O2-   在双层电力场的作用下,氧离子有可能挤入金属离子晶格之中,也有可能会把金属离子拉出金属表面,与其形成金属氧化物。   阳极区的电化学综合反应式为:   2OH

文档评论(0)

神话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03223011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