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 2.综合评价 有关新食品的安全性考虑应与那些存在着消费者健康危险因素的其他食品(如:可能受到有毒金属、致病菌、兽药和农药残留等污染的食品)相同。 在安全性评估时应考虑新食品的消费者类型、人们对潜在危害的暴露程度以及与新食品加工有关的潜在危害影响。 1. 转基因植物中35S启动子的生物安全性 启动子是基因表达所必需的,决定了外源基因表达空间、表达时间和表达强度等,是人们定向改造生物的重要限制因素。 最常用的启动子是35S启动子,该启动子能够在植物组织中高水平表达。因此已经被引入许多转基因植物中。 潜在风险问题: 35S启动子内有一重组热点。 (1)如果35S启动子插入到隐性病毒基因组旁,可能会重新活化病毒。 (2)启动子插入到某一编码毒素蛋白的基因上游,可能会增强该毒素的合成。 (3)当转基因植物被动物或人类食用后,35S启动子可能会插入到某一致癌基因上游,活化并且导致癌变。 转基因植物的潜在风险: 2. 抗生素抗性标记基因的生物安全性 抗生素抗性标记基因是否导致的在环境中的传播。 目前,转基因作物都使用细菌编码的抗生素抗性基因作为选择性标记。 在过去的几年里,越来越多的报道指出:细菌可以获得对多种抗生素的抗性。这导致人们开始怀疑:转基因植物中的抗性基因是否会转移到细菌中。 抗性标记基因是否会通过食物在肠道中水平转移至体内微生物,从而影响抗生素治疗的有效性。 抗性标记基因产物是否使人体产生抗药性(食品安全性)。 3.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1994年美国Caigene公司的转基因延熟番茄经FDA批准上市,成为第一例通过安全评价的转基因植物食品。 转基因食品对人类的可能危害主要有3大类: (1)可能含有已知或未知的毒素,对人体产生毒害作用。(2)可能含有已知或未知的过敏源,引起人体的过敏反应。(3)食品某些营养成分或营养质量可能产生变化,使人体出现某种病症。 有毒物质:必须确保转入外源基因或基因产物对人畜无毒。如转Bt杀虫基因玉米除含有Bt杀虫蛋白外,与传统玉米在营养物质含量等方面具有实质等同性。要评价它作为饲料或食品的安全性,则应集中研究Bt蛋白对人畜的安全性。目前已有大量的实验数据证明Bt蛋白只对少数目标昆虫有毒,对人畜绝对安全。 过敏源:在自然条件下存在着许多过敏源。在基因工程中如果将过敏源基因转入新的植物中,则会对过敏人群造成不利的影响。所以,转入过敏源基因的植物不能批准商品化。如美国有人将巴西坚果中的2-S-清蛋白基因转入大豆,虽然使大豆的含硫氨基酸增加,但也未获批准进入商品化生产(因为有人对它过敏)。 4、环境安全 环境安全性评价要回答的核心问题是转基因植物释放到田间去是否会将基因转移到野生植物中,或是否会破坏自然生态环境,打破原有生物种群的动态平衡,包括: 转基因植物演变成农田杂草的可能性 基因漂流到近缘野生种的可能性 对自然生物类群的影响 转基因植物演变成农田杂草的可能性 植物在获得新的基因后会不会增加其生存竞争性,在生长势、越冬性、种子产量和生活力等方面是否比非转基因植株强。若转基因植物可以在自然生态条件下生存,势必会改变自然的生物种群,打破生态平衡。从目前在水稻、玉米、棉花、马铃薯、亚麻、芦笋等转基因植物的田间试验结果来看,转基因植物在生长势、越冬能力等方面并不比非转基因植株强,也就是说大多数转基因植物的生存竞争力并没有增加,故一般不会演变为农田杂草。 基因漂流到近缘野生种的可能性 在自然生态条件下,有些栽培植物会和周围生长的近缘野生种发生天然杂交。从而将栽培植物中的基因转入野生种中。若在这些地区种植转基因植物,则转入基因可以漂流到野生种中,并在野生近缘种中传播。 基因漂流到近缘野生种的可能性 在进行转基因植物安全性评价时,我们应从两个方面考虑这一问题。 一个是转基因植物释放区没有存在与其可以杂交的近缘野生种,则基因漂流就不会发生。如在加拿大种植转基因棉花,因没有近缘野生种存在则不可能发生基因转移。同样,在中国种植转基因玉米,因没有野生大刍草,所以也不会发生基因漂流。 基因漂流到近缘野生种的可能性 另一个可能是存在近缘野生种,基因可从栽培植物转移到野生种中。这时就要分析考虑基因转移后会有什么效果。如果是一个抗除草剂基因,发生基因漂流后会使野生杂草获得抗性,从而增加杂草控制的难度。特别是若多个抗除草剂基因同时转入一个野生种,则会带来灾难。但若是品质相关基因等转入野生种,由于不能增加野生种的生存竞争力,所以影响也不大。 对自然生物类群的影响:在植物基因工程中所用的许多基因是与抗虫或抗病性有关的,其直接作用对象是生物。如转入Bt杀虫基因的抗虫棉,其目标昆虫是棉铃虫和红铃虫等植物害虫,如大面积和长期使用,昆虫有可能对抗虫棉产生适应性或抗性,这不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