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学生犯罪的成因与预防.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中学生犯罪的成因与预防.doc

论中学生犯罪的成因与预防   我是一名从事寄宿制中学管理工作的教师,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通过对中学生行为和思想的观察与分析,特别是对一些犯罪案件的剖析,深深地感受到,不断加大社会管理综合治理,进一步加强中学生的道德和法制教育,对预防中学生犯罪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对中学生犯罪的成因和预防谈几点体会,以供商榷。   一、中学生犯罪的特点   (一)犯罪“低龄化”。中学生黄某、王某、梁某等人,经常聚集在一起吸烟、喝酒、赌博,对外称“纱厂十二少”。1998年以来,这个团伙以在校中小学生为主要侵害对象,实施抢劫、敲诈、强奸,累计作案100余起。这个团伙中最大的17岁,最小的12岁,多为辍学学生。1999年,这个团伙成员被公安机关一网打尽,其中的骨干分子受到了法律的严惩。   (二)手段“残忍化”。16岁的江某是家里的掌上明珠。他12岁就迷上了电子游戏,外祖母成了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银行”,几年下来,玩电子游戏,竟然花掉了30多万元。一次,他又向外祖母伸手要钱,忍无可忍的外祖母第一次拒绝了他,他恼羞成怒,竟然将外祖母活活勒死,偷出了7000多元现金和两条金项链后,他又模仿一些暴力影片中罪犯的手法,把外祖母的尸体锁进衣柜,接着向父母发出了敲诈勒索信:“老太太在我手上,拿5万元钱赎!”后江某被人民法院判处无期徒刑。   (三)身份“在校化”。一群少年以“色狼”为名结成团伙,这十几名成员分散在同一所中学的四五个班级里,他们曾多次在校内借故围攻男生,肆意侮辱女生,因作恶多端,终于受到法律的严惩。   (四)作案“智能化”。2000年10月的一天,某超市经理收到一封恐吓信,命其交出20万元人民币,否则就炸毁超市。在超市经理交款时,对方一再变换交款地点、时间。公安人员将其抓获后,才发现是一名17岁的高中学生。   二、中学生犯罪的主观因素   (一)学习目的不明确。他们认为是为父母学习,学习敷衍了事,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稍有外力诱惑,即开始厌学、逃学,甚至走向违法犯罪。   (二)追求高消费。中学生中的相当一部分为了满足虚荣心,在吃、喝、穿戴上,时时处处讲名牌,在校园里出现了许多怪现象。一是小“大款”现象,二是小“游戏机迷”,三是小“三陪小姐”,这些现象的出现,很容易诱发违法犯罪行为。   (三)过度迷恋“网吧”。现在绝大多数的中学生业余生活是在网吧度过的,网吧对中学生的负面影响是非常大的,主要有:一是网吧成了中学生寻找精神寄托的场所;二是网吧成了中学生寻找刺激、猎奇的场所;三是网吧成了中学生忘却生活烦恼的防空洞;四是上网滋生中学生开支的“黑洞”。现在网上的管理不规范,网上垃圾、黄色信息比比皆是,中学生自立、自控、自理能力差,模仿力强,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违法犯罪的中学生屡见不鲜。   (四)中学生逞强好胜。中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爱玩是中学生的天性。因共同的兴趣爱好,结成相互要好的小团体,以“朋友”相称,为了“朋友”两肋插刀,进而引发违法犯罪。   (五)中学生的早恋现象。中学生早恋现象不仅荒废学业,而且引发问题,比如滥交、堕胎等,极易引发违法犯罪。   三、中学生犯罪客观因素   (一)家庭因素   1.家长的不负责任态度。一是父母只顾做生意挣钱而无暇顾及孩子;二是父母只顾自己玩不去过问孩子的任何情况;三是父母之间闹矛盾把孩子撂在一边无人管理;四是远离父母生活的孩子。以上这些家庭的孩子,缺乏亲情和家庭温暖,容易被社会上不法之徒引诱,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2.单亲家庭、继亲家庭的负面影响。这种家庭的孩子过早地品尝了生活的苦涩,使孩子的童年丧失,孩子心里产生失落感,会自暴自弃或去家庭外寻找感情的依托,极易诱发违法犯罪行为。   3.父母的过分溺爱。这种家庭的家长对孩子爱而无度,各种需求和欲望一味满足,甚至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和过错持迁就、纵容态度,一旦孩子的欲望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危害社会的行为。   4.父母的不良秉性。一是父母的自私自利、见利忘义,“一切向钱看”使子女小小年龄充满利己主义的欲望。二是父母独断专行、心胸狭窄,为获取利益不择手段,使子女变得狭隘自私,以自我为中心。三是父母不思进取、好逸恶劳,企图通过歪门邪道发财享受的不良习惯传染给孩子。以上种种现象,容易给孩子造成错觉,不知道什么行为是违法犯罪,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走上犯罪道路。   (二)社会因素   1.网吧业主的非法经营。国家明令禁止未成年人进网吧上网和玩电子游戏。但是由于利益的驱动,一些不法业主引诱学生,打出“学生进厅七折优惠”的招牌。更有甚者,为了赚钱,让部分学生引诱同伴,拉者可免费上网或打一次游戏。对经常来网吧的中小学生实行“优惠”。业主的这一行为,导致了许多中学生长期“泡”在网吧,上课迟到、早退

文档评论(0)

lmother_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