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的画像砖墓和画像砖》文字版.docVIP

《四川的画像砖墓和画像砖》文字版.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四川的画像砖墓及画像砖 画像砖是四川东汉时期砖室墓中一种特有的东西,是当时一部分社会生活现实的写照,它在历史科学上及艺术上的价值早已为人们所注意,但是它在墓中的位置和意义以及其出土的经过,谈及者尚少,兹就这一方面的情况,作一综合的叙述。 一 发现经过 汉画像砖的出土及为收藏家所注意,开始于清代末年,至民国初年而渐多,但当时以其上有文字者方为收藏家们收购,如无铭文,虽画面重要,亦在摒弃之列。现在存留的当时出土的画像砖,所知者仅有“桑园”和“东市”两方。“东市”砖上,有少数铭文①,“桑园”砖则本无铭文,古玩商人欲欺世以求售,在砖侧伪刻年号,因之得以为收藏家所注意而流传到现在②。其他无铭文的画像砖,据传说,不是当时被毁弃,即被凿为汉砖砚出售。而“二十四字”砖,却得到重视,流传甚广③。 到了抗日战争期中,许多爱好文物的知识分子来到了四川,此时才开始认识到画像砖的重要,而从事收集和研究,于是收藏家亦起而效尤,互相争购。此时期中出土的画像砖为数虽不少,但大多数散失,最著称的一批,相传为成都北郊凤凰山麓赖家店附近所出,出土的数目及情况均不详,其中有车马等砖,而最有名的盐井、弋射收获等画像砖的出土,亦以此为最早。特别是弋射收获砖,画面复杂生动,其拓片传布最多,当时的期刊杂志上,也时有登载的。不过此时对于画像砖在墓中的位置以及其意义,是不明了的,因为都是由古玩商转手而来,没有经过科学发掘。实际上,在当时反动统治残酷压迫之下,也无法来作科学的发掘④。 画像砖墓的科学发掘,开始于解放以后,1952年继成渝铁路通车之后,即开始兴筑宝成铁路,此时前西南文教部为了保护和征集在筑路工程中出土的文物,派遣了“宝成铁路文物征集小组”,该小组于1952年8月初在成都站东乡青杠包发现了汉墓群,其中第3号墓即为画像砖墓,此墓已残毁,但画像砖在墓中的位置尚大半保存,当时即作了清理⑤。随后该小组在德阳黄许镇等地发现大批画像砖,虽皆系从筑路工人和农民手中征集到的,但其出土的详细地点及情况,还可以搞清楚⑥。1953小成都北郊羊子山发现墓群,在羊子山以北(略偏西)约100米的小羊子山第1、2号墓,羊子山以东约70米的第10号墓及羊子山第187号墓,共四墓为画像砖墓。第l号墓为画像砖及石刻画像墓⑦。此四墓虽已被盗掘,但除第187号墓曾受严重破坏仅剩画像砖两方,和2号墓墓壁倒塌致画像砖散乱外,1号墓及10号幕画像砖彻在墓壁上的位置则完全保存。1954年—1956年中,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在德阳、彭县等地收集了大批的画像砖⑧,并于1955年在新繁清理了一座画像砖墓⑨。此墓的建筑在四川东汉时期的砖墓中是比较复杂的一个,共有画像砖五十四块,但种类下多。值得注意的是,西王母画像砖砌于最后正中的墓壁上,价值特高,想是有特殊意义的(图一八、一九、二○、二一)。 近七、八年经过科学发掘的画像砖墓连残破者在內,仅有以上六座。数量虽少,但各种画像砖在墓中的位置及它们的意义,才比较地弄清楚了。一般说来,画像砖墓在东汉砖室墓中是比较少的和特殊的,例如在青杠包的二十余座砖室墓中,画像砖墓仅有一两座,在羊子山墓群的三四十座砖室墓中,画像砖墓亦只四座,大概建画像砖墓的人,在当时封建官僚地主阶级中,是官阶较高和较富有者。再者,东汉时期砖室墓虽全川皆有,但以现在所知,画像砖墓仅限于川西平原及其附近的一带,四川其他各地尚未有发现。 二 画像砖墓的建筑 四川东汉时期的墓葬,主要的有两种。一为砖室墓,一为崖墓,而崖墓在数量上则较砖室为尤多。不过崖墓均限于丘陵地带和有红砂岩的地方,而砖室墓则多为平原地区的一种墓葬建筑。此不过仅就一般而言,丘陵地带亦间或有建砖室墓者,但为数不多。此两种墓葬中均出大量的陶器、陶俑、铜器、铁器等物,各种器物的性质、形状等亦大体相同,惟崖墓中尚未出土过画像砖。崖墓中的雕刻,大半均刻在所谓“石函”之上。石函在崖墓中的作用,相当于“椁”,因石函中往往另置瓦棺或有瓦棺的碎片,但崖墓中亦有仅置瓦棺而不用“石函”的。砖室墓中到后期则多用瓦棺,但绝少用“石函”。 砖室墓在建筑上颇为简单,形制亦不甚大。一般均为长约3—7米,宽、高约2米多的砖券建筑,有的较此更小,且多为丛葬,即“一塚数藏”(稍为大型的崖墓亦均为丛葬,即一墓中数棺,因崖墓中不出画像砖,故在此处从略)。砖券的建筑大体上亦可分为两种,但均使用“花砖”。花砖一般长约37厘米,宽约24厘米,厚约9厘来。花纹多用几何纹,或配以“联壁”“五铢”“凤凰”“瑞草”等纹,花纹均在侧面。建墓时先在地平上筑基,墓基或垫以卵石,再于基上起墙,墙砌全约1米或1.5米(视墓之大小而定)时,再用楔形砖砌券。砌砖时使砖上的几何花纹互相连续,在墓壁上构成一整个图案。砌砖时不用白堊而用泥浆合缝。墓的前后均用花砖封闭。比较大的墓葬,墓室前另建一约2米长的砖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