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岷江上游的石棺葬 石棺葬是四川西北部阿坝藏旅自治州茂县、汶川、理县三县境内分布甚为密集的一种古墓葬。研究这种墓葬的族属、时代,并复原当时社会经济面貌,对于解决羌族古代史的若干问题以及古代西北地区与西南地区之间的民族迁徒和文化交流,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从目前掌握的材料来看,此类古墓葬的分布范围,西不出理县蒲溪沟(今薛城以西约10余公里),南不过汶川县的绵虒(旧汶川县治),北达茂县附近,而主要地局限在岷江、杂谷脑河(又称沱江和理县河)及其少数支流的两岸①(图七)。墓葬均埋在河谷两岸的黄粘土地上,高度从河谷以上200米到1000米不等。此类黄粘土,属于上更新世冰水成因黄土状亚粘土,质疏松而宜于农耕,故至今仍然为藏、羌两族人民村砦集中之地。墓葬原来是分布在山坡的自然倾斜面上的,后来,山坡被开发成一级一级的梯田,石棺便往往因人为的或自然的崩坍而显露,故在此地区内,梯田旁陡壁上暴露而已被破坏的石棺累累皆是。 1938年8—10月间,冯汉骥在羌族地区作民族调查时,曾对石棺墓的分布作过一些初步调查,并在汶川县雁门乡箩葡砦②清理了一座残墓,编号SLM1③。1951年曾在成都《工商导报》的《学林》副刊上发表过一个简报④,但因对此类石棺墓的内涵了解不够,故其详细材料一直未曾发表。1964年3月,为了进一步研究这一问题,由四川大学历史系遣派童恩正赴茂、理、汶地区进行了一次调查,并对一些崩坍严重的石棺墓作了部分发掘。计理县薛城区子达砦二十三座,龙袍砦一座,汶川县大布瓦砦二座,箩葡砦二座⑤,(连同1938年发掘的一座共三座)。 子达砦和龙袍砦均在理县薛城区孟董沟内(孟董沟为杂谷脑河的支流,自北向南注入杂谷脑河,全长约30公里)。关于这一地区的石棺葬。解放后亦曾有过简略的报导⑥。子达砦位于孟董沟西岸,距薛城约13公里,高出河谷约100余米,墓葬区正砦南约0.5公里处,为偏东南的斜坡,坡下即孟董沟。现在山坡已经开辟为三级梯田,故墓葬暴露甚多。每级梯田的阔度约为50—60米,高度相差约5—7米。墓区的范围很大,在其边缘第一级梯田内清理了8座,即SZM1—7,内M1分A、B二墓;第二级梯田边缘清理了12座,即SZM101—112(图八);此外在高出第一级梯田约40米处的山坡上清理了3座墓葬,即SZM201—203。这三处墓葬中的随葬器物均无差別。 龙袍砦位于子达砦以南约7公里处孟董沟东岸,高出河谷约1000米左右。此地又可分为上砦与下砦两部,相距约200米,墓地即在上、下砦之间的梯田中;从断壁上观察到的墓葬区的范围当在10000平方米左右。 汶川大布瓦砦在今汶川县城(旧威州镇)以北,隔江相望,高出河谷约800米,墓地在大布瓦砦以西约1公里,当地人称“玉皈依”,据勘查估计,墓葬区面积大约在5000平方米左右。 箩葡砦位于今汶川县城以北约10公里之雁门乡,岷江东岸,高出河谷约800米。此地石棺数量最多,由箩葡砦到南面约1公里的小砦子,沿途均有显露者,估计其墓葬区当不小于1平方公里。 其他如薛城以西之蒲溪砦⑦,绵虒对岸的河坪,孟董沟上游的塔思坝,日缽则,老雅砦,沙家砦等地,均有大量的石棺墓,其墓区范围,尚待进一步勘察。 一 墓葬形制 石棺墓的构造简单,可分二类。第一类是先在黄粘土中挖一长方形竖穴,深约2—3米,其长、宽均较所欲建的石棺大出20—50厘米。在坑的底部中央,按照所要建造的石棺的大小形状,留出一高出底面约20厘米的土台,再用本地盛产的板岩(Slate)或片麻岩(Aneiss)打制成长方形石板,高度在80厘米,厚度在2—5厘米左右,围绕坑底的土台镶嵌成头端大、足端小的石棺。在棺外填土以前,为防止石棺向外倾倒,往往用一些长宽约20厘米的石块在外面顶住。一般石棺侧面用两块或三块石板,以视石板长短和石棺的大小而定;两端各一块,棺上盖以石板,其数目亦视石棺大小而定,通常是四块到六块不等⑧。由于顶板是一块压住一块往上盖的(其方法与现在建房盖瓦相似),为使顶板与侧板上端紧密接合,还在侧板上打出一级一级的凹口,作成阶梯状,使其与顶板相衔接。再者,由于石棺的四边石板是竖立在底部土台的周围,故石棺的实际深度小于石板的高度(图九)。棺下无底板,尸体和随葬品均直接置于生黄粘土上。葬毕后即将原掘出的土填入,不加夯筑。由于原土土质疏松,故在发掘中往往难于看出明显的墓圹。又因石棺构造紧密,除顶板损坏者外,棺中由外渗入之积土甚少。 石棺一般长度在2.1—2.2米左右,头端宽90、足端宽60、高70厘米左右。孩童墓较小,一般视其年龄及身躯大小而定。 石棺墓中亦有带副棺者,如SZM1A和SZM1B,从盖板表面看为一棺,但揭开后则为两座石棺,SZM1A为主棺,紧靠其左壁又附带建造了SZM1B,两棺中间共一石壁,每一棺中埋尸骨一具。此外,我们在龙袍砦调查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