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三岛由纪夫创作中生死观念的变化.docVIP

浅论三岛由纪夫创作中生死观念的变化.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论三岛由纪夫创作中生死观念的变化   摘要:三岛由纪夫(1925-1970)是日本战后著名作家,被誉为“日本传统文化的骄子”、“川端康成最有希望的继承人”,曾经两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在三岛的文学世界中,他一直游走于肉体与知性、生与死的紧张冲突中,折射出他多重的阴翳和二律背反的感情,在日本文坛被称为“怪异鬼才”。本文将以三岛创作的生死观念为研究对象,探索三岛的创作观念的变化。   关键词:三岛由纪夫;文学观念;生死观念;战争   一、三岛文学的精神探索   (一)战前的三岛文学观   早在中学时期,三岛就已经接触到大量王尔德和日本浪漫派诗人伊东静雄的作品,前者直接影响了他艺术创作上唯美主义的强烈倾向,形成其语言华美、古艳、文体超逸的风格,而后者特别是战时的浪漫派主张与现实保持距离,着意挖掘日本文化传统文化的精华,执意追求日本古典美,务求在保持昔日天皇制这一传统的民族感情中,寻找解救“混乱时代”的可能性。而日本的古典美或称古典主义正是日本美学,文学最厚重的河床,在这里孕育出“物哀”、“幽玄”等日本核心文化特征,具有怀旧复古、思想保守、反对创新、否定现实的特点,这些都与三岛的文学特征十分贴合。   与此同时,《叶隐》这部宣扬封建传统的忠君、武道文化的道德修养书从深度和广度上都长期地浸润到日本人及日本社会的意识形态里,形成一种根深蒂固的“武士道精神”。在日本人的传统美意识中,死亡并不是一种消极可怕的行为,而是一种修身律己的美德;死是生的延续,是道德的自我完善。如果需要,随时可以克己舍身。由生到死是迈向更高一层境界的行为规范。“在日本人的生死观中融入沉重的佛教禅学思想和武士道精神。这些都深层次的被三岛吸收,崇拜,在文学创作和精神世界中所再现。”   (二)战后的三岛文学观   三岛曾说:“夏天(1945)的观念将我引向两个极端相反的观念,一是生,活和健康,一是死,颓废和腐败。这两种观念奇妙地交织在一起,腐败带着灿烂的意想,活力留下是鲜血的伤口的印象。”他就在这两种观念交织下,摸索和再建构自己否定战后时代的精神结构和文学结构。可以说,他采取与战后派作家完全不同的方式来接受日本战败的事实,要在否定战后的精神结构内,再构建其与战后派文学逆反方向的“美”。   以1951年的欧洲出访,特别是希腊体验的契机,三岛开始重新审视自身的文学观,在对比日本和希腊古典主义后,三岛更醉心于希腊古典式的男性艺术,使得这些在他的内心出现了两种志向,一是必须活下去,一是明确向古典主义倾斜。在面对他者冲击下的沟口自我意识困境,实际上正是作家在文化选择和对比中的迷茫状态,因为正如日本战败所面临的文化冲突下艰难抉择出路的精神困境,可以说三岛一直仰慕着希腊化的古典意识,并已形成了他日本古典艺术与希腊古典艺术交融的审美结构。   以1960年的日本战后史又一次转折为契机,逐渐形成自己文化概念的新的天皇观,强调自己“古典主义的极致的秘库就是天皇”。三岛后期的文学观所追求的作为国家和民族统一的象征的精神权威,甚至作为自身美学追求的绝对概念,完全将文化概念狭隘局限在天皇制度。“事实上,三岛的创作活动,已经从艺术上的唯美、浪漫、古典主义,转向复古主义和国家主义,同时已经超越文学而及政治、社会、文化、历史等领域。”   这些都使得三岛的作品呈现出与战后派在日本社会主体发生变革、美军占领下的日本失去真正自由、人们在思想上开始对滋生在军国主义的战前日本传统文化产生剧烈动摇这一共同社会背景下,却又采取与战后派完全不同的方式,以脱离现实的方式,创作出观念性问题为核心的《金阁寺》。三岛说:“这是完全运用自己的气质,来促进文体思想上结晶化。”   二、三岛的自我救赎行为   日本现代著名的文艺评论家松本鹤雄说,三岛的文学是“日本浪漫派精神,贵族情趣和对王朝文化的憧憬的结合,并转化为‘天皇神格化’。”所以说,战后民主体制的建立,天皇宣布自己非神的《人的宣言》后,他表现出一种“非常讨厌战后的天皇观”的情绪,当他于1970年11月25日策划武装政变失败,看清修改宪法无望,不再对自卫队抱以幻想时,仍面对皇宫方向,跪下,高呼三声:“天皇陛下万岁!”然后,以最惨烈的剖腹方式来反对社会现实,以死来捍卫其新的天皇观。   三岛去世后,关于他自杀的原因众说纷纭,有一种说法是,三岛在去世之前曾经去找过精神科专家,他的自杀是精神失常所致,正如日本的心理学教授福岛章教授在《三岛由纪夫的对抗同一性》一文中所写道的:“三岛本人也说,他感觉到了精神的衰弱和疲惫,并因此而感到困惑,预感到不久之后注定要到来的‘魂灵之死’、‘支离破碎的状态’和‘世界没落体验’。倘若确实如此,那么可以认为,三岛的自杀就像芥川龙之介的自杀那样,在疾病引发精神上的自我存在崩溃、解体和死灭前,采取行动以防那种悲

文档评论(0)

lmother_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