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与心相契 爱与爱相融.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心与心相契 爱与爱相融   师生达到心灵相契,爱意相融是班主任和所有德育工作者的功力。在倡导素质教育、弘扬学生个性教育的今天,师生在沟通,理解的基础上,达到“心与心相契,爱与爱相融”的意境,共同营造健康,向上的成长环境。既有利于增强教师的亲和力、向心力;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善待学生,不“居高临下”   在以选择为标志的当今社会,在以发展为宗旨的素质教育中,师生在人格地位上是平等的,教师只是学生的引路人,导航者。要与学生交心,教师要通过谈心走进学生的心灵,要先与学生换位思考,以为学生设身处地的着想来调动学生的亲和动机,弱化自我意识,学生就会敞开心灵,听从教师的教诲。教师也才能真正走进其内心世界,与学生心灵相契。我班有个学生叫“毛??琦”的,他入校时,脾气很怪,听不进说教,喜欢和同学打闹,一个不如意,就赖地,不管是谁,发起脾气来,哭声伴随着脏话,肆无忌惮得大声叫骂,让人难以入耳。为了走进毛??其的心灵,与其达到心灵的契合。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他特别在乎别人的表扬,受不住冤枉。于是,我留心观察,以便及时发现他的优点。在一次语文课堂上,我发现他读课文特别认真,便及时抓住这个闪光点,班里大力表扬。如果他在家做了大部分作业,听写一天比一天有进步等,都失时机的给予表扬。慢慢地,他竟然在课间也做起了语文作业。不再像以前那样时时与老师斗着干了。脾气也渐渐改了,能听进老师的话了。我想,毛??琦的进步,应该是老师善待学生,走入心灵,低下身子和学生说话,让学生心灵健康起来最好的例证吧!   二、动“真情”,不“空洞说教”   学生是活生生的,有情感的人,我们班主任与学生交心,要动真情、讲真话。用真情,感染学生。一句温馨的话语,一束关注的目光,往往能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走出既定的生活圈子,摆脱因烦躁带来的不良情绪。空洞的说教只能让学生反感。我班的张家翔同学,他是个父母婚前生育的孩子,从小没感受过母爱,由奶奶抚养长大,娇生惯养。多次发生过在学校门口,用板凳追打奶奶的暴力性事件。奶奶,任教老师不管跟他说多少要他尊敬老人,懂礼貌,讲孝敬的话,他一句也听不进去,对奶奶照打不误。我五年级接手教他后。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知道他特别爱和想念他的亲妈妈。于是,我便以此为切入点。跟他谈:妈妈喜欢他怎么做,长大后,怎样才能实现找到妈妈的梦想,让妈妈为有他而骄傲。慢慢地,他喜欢和我交流了,会把心里话跟我说了。我进一步走进他的内心,找出他那样对待奶奶的原因,(原来,他奶奶总不顾忌他的面子,在同学面前骂他,打他。搞的同学笑话他,学他奶奶用三江方言骂他,让他丢尽了脸,所以,每当爱他的奶奶来学校接他,说他时,他马上有了叛逆的逆反心理,不听教。)我为了让他和奶奶和谐起来,首先跟他奶奶约好,不要到校门口责备孩子。其次,在校我关注并辅导好孩子的学习成绩,尽量不让他受奶奶的责怪。让他们相见时,有个快乐心情。一有空,我就和他愉快的聊天,一有机会就跟他说说奶奶养大他有多么的不容易。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张家翔同学不仅成绩有了很大进步,也渐渐懂得尊敬家长,孝敬父母了。在班里,还交了很多要好的同学呢!其实,教师如果能从学生生活小事去理解孩子、走进学生心灵,学生就会感情涌动,就会从内心勃发出强劲的驱动力,真心实意地通过自身的努力去实现教师的期待。教师的教育要求,学生不但易于接受,而且乐于行动。   三、有耐心,不“一锤定音”   小学生正处在心理自我时期,往往总是按自我意识去理解、认识客观世界。与学生交心时,一锤定音;三言两语的训斥,会使学生萌生逆反心理。相反,耐心地教育、和风细雨地开导,能激发学生的内在需要,促成其产生道德的动机,并能使其动机转化为的目的。我们班的涂鑫磊同学,自进校门那天开始就好斗,喜欢冲精神,行为极具破坏性。平时爱结交一些年龄大的,好打架的学生,好到班里来显本事。曾有过砸教工宿舍报箱史。这类孩子,要教育好他,没有耐心,不走近他内心是无从“下手”的。为了教好他,我从关心他生活入手,找到他的生活空档,了解他结交朋友的方式和圈子里的故事。了解到一件事,就和他一起分析一件事,从中找到他承受的后果。比如他和别班的同年级学生董耀柳学吸烟,打架,去游戏室。结果因为得到别人的一点施舍――吃了几次凉拌粉,打了四、五元钱的游戏牌子,而成了别人要你替他打架,跟班,每天给五元钱给他消费的奴役。我让他通过这件事,让他分析一下,他这样下去,将来结果会如何?自己过得安全,舒适吗?自己又得到了什么?付出了什么?这样会值得吗?对自己的人生负了责任吗?经过引导明理,他认识到了自己的不对,连连点头,慢慢疏远了原来的那些朋友,变得也爱花时间到我教的学科上了。原来的不及格到80分,原来的不做作业到能流利的背书,看着自己的进步,他也很开心。这不,初一上学才3个多月,他已经来校看我

文档评论(0)

神话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03223011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