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章 食品中化学致癌物质的检测食品中的致癌物质主要为黄曲霉毒素、亚硝胺、苯并(a)芘等。食品中致癌物质的含量虽少,但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存危害甚大,因此必须进行监测。 第一节 黄曲霉毒素 一、霉菌毒素的种类 霉菌是一些丝状真菌的通称,在自然界分布很广,几乎无处不有,主要在不通风、阴暗、潮湿和温度较高的环境中生长。霉菌很容易生长在各种食品上并产生危害性很强的霉菌毒素。目前已知的霉菌毒素约有200余种,与食品关系较为密切的有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杂色曲霉素等。已知有5种毒素可引起动物癌症,它们是黄曲霉毒素(B-、G、M)、黄天精、环氯素、杂色曲霉素和展青霉素。 霉菌污染食品可使食品的食用价值降低,甚至使之完全不能食用,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平均有2%的谷物由于霉变不能食用。霉菌毒素中毒大多是由被霉菌污染的粮食、油料作物以及发酵食品等引起的。 霉菌毒素多数有较强的耐热性,一般的烹调加热方法不能使其破坏。当人体摄入的霉菌毒素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可引起中毒。霉菌中毒往往表现为明显的地方性和季节性,临床表现较为复杂,有急性中毒、慢性中毒以及致癌、致畸和致突变等。 二、黄曲霉毒素的种类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简写AFT) ,主要是黄曲霉、寄生曲霉和温特曲霉等产毒菌株的代谢产物,其它霉菌如青霉、毛霉、根霉等也能产生,但产量甚少。然而,并非所有的黄曲霉菌株都能产生AFT。目前已分离到的黄曲霉毒素有20多种。根据其在波长为365nm紫外光下呈现不同颜色的荧光而分为B、G二大类。 B大类于紫外光照射下呈现蓝色荧光; G大类则呈绿色荧光。其它如M、P等都是B族或G族的衍生物。现知污染食品的黄曲霉毒素主要有B1、B2、G1、G2、B2a、G2a。一般以B1为主,其毒性最大,致癌作用最强。 三、黄曲霉毒素的结构与理化性质 (一)黄曲霉毒素的结构 黄曲霉毒素系二氢呋喃香豆素的衍生物。 (二)黄曲霉毒素的理化性质 1. 溶解性 AFT的分子量为312~346,难溶于水、乙醚、石油醚及己烷中,易溶于油和甲醇、丙酮、氯仿、苯、乙醇等有机溶剂中。2. 稳定性 AFT是一组性质比较稳定的化合物;其对光、热、酸较稳定。而对碱和氧化剂则不稳定。分解温度为280℃,在中性及弱酸性溶液中很稳定。在pH 1~3的强酸性溶液中稍有分解。易被强碱或强氧化剂破坏,在pH 9~10的碱性溶液中能迅速分解,能被强氧化剂次氯酸钠氧化。黄曲霉毒素对紫外线照射很稳定,但低浓度时对光很敏感,易被紫外线所破坏。其溶液在紫外线照射下能发出荧光。 四、黄曲霉毒素对食品的污染黄曲霉毒素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加之其化学性质稳定,耐高温等特点,因此,对食品的污染十分严重。自1960年发现黄曲霉毒素以来,由于它对粮食、饲料、肉类、乳品、发酵制品等均有严重污染,引起人畜中毒、死亡。因此对黄曲霉毒素日益引起重视。(一)对植物性食品的污染 植物性食品可在栽培及贮存过程中被霉菌污染,在适宜条件下大量繁殖并产毒,黄曲霉毒素在南方潮湿地区较北方干燥地区污染严重; 主要污染粮油及其制品。在各类粮、油食品中,最易受污染的是玉米、花生,其次是大米、稻谷,而小麦、豆类、胡桃、杏仁及高粱等受污染较轻。辣椒、家庭自制发酵食品也能检出黄曲霉毒素。 其污染程度与各种作物生物学特性和化学组成以及成熟期所处的气候条件有很大关系。一般来说,富含脂肪的粮食易产生AFT。此外,收获季节高温、高湿,也易造成AFT的污染。 (二)对动物性食品的污染 除粮油等食品外,黄曲霉毒素对动物性食品也有污染,如皮蛋、奶与奶制品、腌肉、干咸鱼中有一定的检出率。对于猪来说,黄曲霉毒素B1和M1的含量不但是由于摄进B1而引起中毒的黄疸病猪有;而且摄进了B1而未发生黄疸的鲜猪肉中也有一定的含量。 黄曲霉毒素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对食品的污染无所不在。冷库也不例外。 五、黄曲霉毒素对人体的危害及其允许含量(一)对人体的危害 黄曲霉毒素的急性毒性可因动物的种属、性别、年龄和营养状况的不同而有差异。 黄曲霉毒素的毒性极强,远远高于氰化钾、砷化物和有机农药。AFTB1属于剧毒类物质,是目前已知霉菌毒素中最强的一种,人类可因食用污染黄曲霉素的食品而发生急性中毒。 长期摄入黄曲霉毒素所造成的慢性中毒,在某种意义上,可能比急性中毒更有实际意义。慢性中毒除表现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生长发育缓慢外,主要表现为肝脏的亚急性或慢性损伤。 黄曲霉毒素是目前发现的最强的致癌物质,还有致畸、致突变的作用。 六、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测定方法 黄曲霉毒素的测定方法,最初以纸色谱和氧化铝薄层色谱法进行,以目测法定量。灵敏度低,主要用于检测黄曲霉毒素B1,方法需要配合生物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建筑初步设计汇报.pptx VIP
- 个人简历——【标准模板】.doc VIP
-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pptx VIP
- 新版统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习作:写日记)PPT教案.pptx VIP
- 江苏省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2026届高三上学期模拟预测试题化学含答案.pdf
- 2021年职业病防治知识题库(含答案).pdf VIP
- 中职英语(高教版)基础模块二-Unit6 Craftsmanship Listening and Speaking优质教学课件PPT.pptx VIP
- (2025)公安招聘辅警考试笔试题与答案(完整版).docx
- 省工业固体废物(含危险废物)综合利用情况调查表.docx VIP
- 网络安全宣传手册.pptx VIP
文档评论(0)